真实三国之孔明正文 十四:司马懿真正出场

返回目录
评论字数 2303阅读模式

建兴九年,即是魏国入侵的第二年,二月,诸葛亮开始了第四次北伐,也是第二次出祁山为了这次北伐,他从去年底就开始了准备工作

1总结前几次北伐的经验和教训,制造出木牛(即独轮车)、流马(很窄小的船),作为运输军粮的工具,以解决粮食问题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29.html

2以李严为后勤部长,全权负责对前线军粮的供应工作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29.html

看来诸葛亮已经意识到如果想长期对魏作战,粮食问题是首要的问题于是派最为精干的大臣李严在汉中来负责后勤工作,李严的儿子在江州(重庆)负责军粮的第一道前运工作应该说李严的行政能力是比较高的,但是历史上对之没有什么明确的评价,志上只说是出事咎由自取我个人认为李严这个人是个才能出众的人,但是有很严重的权力欲,喜欢自已开府当个小集团的头在江州他做得很好,甚至在永安他都没什么不正常的举动但是让他当诸葛亮的直接下属,负责一个方面的工作,李严心里就不太平衡了虽然他的儿子现在成为重庆市长市委书记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李严是一个我们在现在的官场中也司空见惯的官,给他一个有实权的位置,虽然名义上低一些,但能发施令,就很舒服如果让他到上一级不管人,只管具体事的位置上,他就不太喜欢了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各位可以上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29.html

面对蜀军的北伐,大将军曹真身有疾病,于是魏明帝就把司马懿调了过来负责整个对蜀作战,将张郃、费耀、郭淮等归他管理这样,司马懿终于开始了与诸葛亮的对决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29.html

我们来总结一下前三次北伐的成败,第一次不客气地说是标准的失败,而且是缘于马谡的失误和张郃的致命一击,蜀国内部也是这样认为的第二次攻郝昭无功而返归结为失败,除了斩了王双第三次取得两郡,是胜利,但不是大的胜利,可以认为是中等程度的胜利所以我们可以说,三国演义中曹真的形象是大大被丑化了,曹真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经验丰富,绝对是诸葛亮面前的一大对手,而司马懿接班后的战绩反而不如曹真,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29.html

司马懿接受了魏明帝的委任,来到了与蜀作战的一线战场这就开始了他一生中最痛苦、最丢人、最让他得到锻炼、也从而奠定他以后地位的历史性的较量,我们可以从他以前的和以后的表现,如杀孟达、伐公孙等战役,看出他是一个阴险、深沉、狡诈的指挥者,一生中几乎战无不胜,但只有在诸葛亮面前被打得一塌糊涂,一败涂地,可以说是被孔明打得抬不起头来不过他毕竟有超过常人的地方,那就是承认不如自已的对手,并且以最有效的方式最终熬死了诸葛亮,而且在对手死后,从不吝啬口头上的赞扬,从而间接地抬高了自已的身份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29.html

来到任上,司马懿看了情报,发现情况紧急,原来蜀军包围祁山,并不死打,而是稳固有向北发展的趋势向北的一个据点是上邽(现在的甘天水),上邽与祁山之间有一个稍窄的路口叫木门,上邽其实可以说是三叉路口的一个点,战略位置自然很重要,向北是街亭,向右就上大路到陈仓,后面就是长安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29.html

这就牵涉到上邽之役,在三国演义中应该是葫卢谷之役这场战役是否存在呢?志中的诸葛亮传中很简单,就一句话概括了这次北伐,未提到有上邽之役,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邰交战,射杀邰而张郃传里也找不到这个战役的记载,而参与这场战役的魏延、高翔、郭淮、费耀、戴陵有传的无此役记录,大部分级别不到,根本无传我们只能怨恨陈寿偷懒,不过有什么办法呢?只有从,中找,这两个史料中都有此战的记录,汉晋春秋中更是详细,我们就认为这场战役存在过吧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29.html

从我个人的思考,司马懿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说什么也不与孔明打,死赖活挨不出战,我认为是不是受了第一次与诸葛亮交锋的教训了,知道厉害,所以才显得如此窝囊,以至于后来抗日时期有一位女人受此启发,给蒋介石也寄了裙子等物讥笑之从这个角度考虑,应该这一次战役司马懿是吃了大苦头的,所以这场上邽之役应该是存在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29.html

这场战役挺有意思,有意思之处在于两种说法的截然相反之处,一种自然是裴注志中的说法,一种相反是晋书中的,我们面对这互相矛盾的史料真是不知如何是好,而有的网友就以其中一种史料为基础大赞孔明,大贬孔明大赞司马懿,如青年论坛上有一篇文章名字是,是完全以晋书为基础大赞司马懿用兵如神,诸葛亮计穷力尽,只好撤兵而赞扬孔明贬低司马懿的文章太多,就不用列举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4729.html

面对这种情况你怎么办,我真有点不想写了为什么呢,志是史无疑,基本可靠,但是过于简单,无此役的记载晋书呢,内容详细,但是可靠性比起来志就大打折扣无可靠的一手史料,让人怎么写下去呢?

我们先看看后人对这两部史书的评价

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可资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得大量的文献档案我们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陈寿没有编写志我们要时代的典章制度,只好借助于《晋书》

《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的史书中,独有陈书可以同《史记》、《汉书》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一直流传到现在

晋书

《晋书》一百三十卷,记载了从司马懿开始到晋恭帝元熙二年为止,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

《晋书从受命到成书,仅历时两三年在取材方面,不十分注意史料的甄别取舍,喜欢采用小说笔记里的奇闻轶事,《搜神录》、《幽明录》中一些荒诞不经之谈也加以收录,有损于它的史料价值另外,书中有记事前后矛盾和疏漏遗脱的地方《晋书》的执笔人,大多数擅长诗词文赋,撰史过程中,有片面追求词藻华丽的倾向因此,后人批评它竞为绮艳,不求笃实这也是《晋书》的缺点之一

以上评价可以看出,晋书是很不可靠的,志还是应该成为我们研究的蓝本,那么这场上邽之役如何去写呢?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