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敖比贾宝玉、范进差在哪?

评论字数 1237阅读模式

《镜花缘》中最重要的人物应该是唐敖,至少上半部分中最重要的人物应该是唐敖唐敖不仅是作者最珍惜、最肯定的人物,也是集中体现了作者人格理想的人物,以致有人说唐敖在某种程度上有作者自寓的成分首先,唐敖是一个正统的儒士,游历海外诸国,至君子国、大人国、黑齿国,对那些他所认为合理的制度由衷赞叹,而对一些风俗丑陋的国度则心怀厌恶,表示他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其次,唐敖博学多识而又谦虚待人

他书本知识丰富,虽然初到海外,但对海外的奇异事物多所辨识,经人略一指点即有所悟然而他又是谦和和恭谨的君子,不时向其实知识水平并不强于他的多九公请教,在黑齿国也不像多九公那样倨傲地对待女学生亭亭和红红,而是虚心倾听她们纵谈学问,对她们的学问表示钦敬知道歧舌国人精通音韵,更是一心向学最后,唐敖不仅是个品德高尚的人,还是一个侠心义胆、见义勇为者在海外每遇飘零的亲友,必加周济,妥善安排,即使是陌路之人,只要处于危难之中,他也不顾个人安危,无私拯救廉锦枫、司徒娬儿被执,他仗义疏财;闭若花遭谗身危,他两次夜闯深宫;姚芷馨为人追杀,他挺身而出;枝兰音与他无亲无故目,身患重疚,他亦予以收留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6146.html

在作者笔下,唐敖似乎是一个完人,作者赋予他种种高尚的思想情操和种种善行美德但是作者一方面加诸唐敖种种经过纯化理想化处理的儒家思想观念,同时又赋予他一些后世俗儒的迂腐言论,如善恶果报的观念等第二十九回中作者还让他人谈欲广福田,须凭心地、人有善念,天必从之之类作者一方面写他有很强的正统意识,志在恢复唐室,以解生灵涂炭,立功于朝,与起兵讨伐武则天的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结拜过异姓兄弟,直到在小蓬莱成仙以后还不忘唐室,令女儿改名唐闺臣,以示对唐室的忠诚,另一方面又写他把参加武则天伪周的科举考试看得很重,自己被革去探花后产生出世之想,但又坚持要女儿去参加武则天开的女科这样的众多矛盾造成了唐敖思想、人格的分裂和形象的不真实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6146.html

作者既想通过唐敖强调儒家的社会理想和伦理道德观念,又让原本恪守儒训的唐敖最后在道教的虚无中得到解脱一个恪守儒家入世思想的人以道家的虚无思想为皈依,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对污浊现实的抗议,但也是对这种污浊现实的妥协,从中可以看出乾嘉时李汝珍一类读书人在传统文化框架制约下的心态,一种无可奈何的儒道互补的精神活动和人生道路当然,在李汝珍之前,曹雪芹只好让贾宝玉悬崖撒手,吴敬梓也只好慨叹儒林中真儒人物的风流云散历史和现实不能提供新的出路,我们没有权利责备李汝珍,没有权利要求李汝珍为唐敖安排一个更好的出路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6146.html

但对《镜花缘》来说,问题并不在于唐敖的出路,而在于对唐敖的描写虽然唐敖是作者最重视、最肯定的人物,却不是刻画得很成功的人物,经常表现出简单化和概念化救人需钱他就有钱,救人需懂医道,他就有秘方;救人须跳过宫墙,他吃过蹑空草;救人需膂力,他吃过朱草由儒入道,应是人生的巨大转折,但作者也没有表现他内心所必有的冲突和苦痛总之,作者对唐敖这个人物写得比较浮泛,在相当程度上,他不是血肉生命的披沥,而是某观念的衍化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6146.html

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6146.html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6146.html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