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补》域外研究述评补正

评论字数 14478阅读模式

内容提要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西游补》获得域外汉学研究以来,近年国内的《西游补》研究也有趋热的迹象,但经过转引的域外研究成果仍有错漏之处本文拟在爬梳现有域外《西游补》研究成果的同时,对这些参考意见作出补正与评述除却来自于夏济安、白保罗等广为流传的评价以外,美国汉学家倪豪士在《印第安纳传统中国文学指南》中曾以经典小说的词条形式确定了《西游补》的文学地位这也是西游续书在海外获得的最高肯定,对《西游补》的经典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25.html

关于《西游记》续书研究,一般认为,明末清初所出现的西游续书有《西游补》(十六回)、《后西游记》(四十回)、《续西游记》(一百回)等随着这些作品的出版传播,相应的文学评论也陆续产生,作为简明的文学评价和介绍散见于作品的序言、后记,以及明清时期的文人笔记中一般而言,这些评价讨论了相关作品的创作目的、内容结构及思想价值,并逐步形成了续书研究的框架,为明清小说续书研究者提供了参考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25.html

鲁迅的《集外集拾遗》中<关于小说目录两件>篇、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五《明清小说部乙》篇,以及柳存仁的《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①]中的第七篇和第八篇,都以目录学对《西游记》续书的相关版本、存目做过介绍其中,董说所作《西游补》始终是最受的《西游记》续书作品之一,文学评价也最高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海外学人对于《西游补》的发现推动了相关汉学研究的早在1978年,《西游补》出版了英译本[②],《西游补》作者的董说有了英文版评传《董说评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25.html

一、《西游补》早期英译本及作者评传的出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25.html

经过鲁迅[③]、夏济安、夏志清、周策纵等著名评价的加持,《西游补》的文学评价一直不低夏志清、夏济安合写过<两部明代小说的新透视《西游记》和《西游补》>(New Perspectives on Two Ming Nove: Hsi Yu Chi and Hsi Yu Pu),收在周策纵编的《文林中国人文研究》卷一(1968)《文林》第二卷(1985)收有Karl S.Y. Kao(高辛勇)的论文《<西游补>与叙述理论》[④]此外,美国汉学家F. P. Brandauer(白保罗)写作了博士论文《<西游补>评介》[⑤]1973)和论文《作为中国小说里神话创作范例的<西游补>》(The Hsi–Yu Pu as an Example of Myth-Making in Chinese Fiction[⑥]、《西游补和它的讽刺世界》(The Hsi-Yu Pu and Its World as Satire[⑦],并在1978年出版了专著《董说评传》(Tung Yüeh《董说评传》由作者的博士论文改成,适逢纽约Twayne出版社刊行了一套中国作家传记丛书,出版有多种传记白保罗参用刘复编的新式标点本,及有辛巳中秋嶷如居士序的原刊影印本在正文开始前,有一页董说生平简略年表,也是参照刘复《西游补作者董若雨传》所成,采用了比较文学派的批评方法来分析一部十七世纪的中国小说白保罗所谈到的三个世界实际上也就是他的老师刘若愚(James J.Y. Liu)首译《人间词话时》所用的境界(World),参见1962年刘氏所著《中国诗学》(The Art of Chinese Poetry)所以三个世界,既不是三界,也不是《西游补》小说中所构建的青青世界、古人世界、矇瞳世界,而应当理解为梦境、讽刺、与神话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25.html

在这本书出版以后,美国出现了不少重要的书评,书评作者有美国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⑧],荷兰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伊维德(W. L. Idema[⑨],美国汉学家何谷理(Robert E. Hegel[⑩],美国汉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柯丽德(Katherine N. Carlitz[11],以及美国佛教文学研究专家、学术编辑Robert M. Somers[12],很少有中文研究者讨论到这批评价的细节如柯丽德就对白保罗的理论使用提出了非常尖锐的批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25.html

白保罗对某些评论者的引用,时有卖弄学问pedantic、言过其实之虞,譬如有学者断言,文本对寓意的诠释过于单调和单一(p80,而这样的观点本身即是建基于对寓言狭隘和单一的定义另外,白保罗对传统中文叙述的观点(pp64-66),存在一种刻意为之的连贯性(bemade more coherent),超出了现有阶段的知识真正涵括的范畴,比如,没有人能够确,现存的中文短篇小说与宋、元、明朝代的文本中所提到的职业公会professional guilds)之间有怎样的关联仅仅将地方短篇小说的起源回溯至说书人的口耳相传,无疑忽略了被许多现在的地方小说、甚至是早年的地方小说所仰赖的文学传统,在第九章中,白保罗将《西游记》视为一种虚构的神话类型,而这是只有搞精神分析的学生才会采用的研究观点当然,白保罗也有提出自己有趣的观察,他认为《西游补》可能反映了十六世纪中期弥漫于中国文人界、那种反传统(iconoclasm)的焦虑,其实这也不过是对荣格和弗氏无意识理论(unconscious)的拿来主义[13]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25.html

1982美国哈佛大学的李惠仪(Wai-yeeLi)曾发表<怪诞的隐喻董说的《西游补》与托多洛夫的怪诞理论>[14]一文,可能影响了后来刘燕萍、张治将西方语境下的怪诞小说与《西游补》做联结的研究理路[15]1978年,林顺夫(Shuen-fu Lin)、舒来瑞(Larry J. Schulz)所译英文版《西游补》(The Tower of Myriad Mirrors: A Supplement to Journey to the West)出版,全译原书16回,包括所有诗文,书名则更改为《西游补》中著名场景万镜楼舒来瑞博士在译本开篇做了简介译本出版以后,何谷理写了书评[16]2005年,林顺夫发表<试论董说《西游补》情梦的理论基础及寓意>[17],认为《西游补》的情梦理论可能受到《心经》和《圆觉经》的影响Mark F. Andres在《淡江评论》1989年秋季上发表过《(西游补)中禅的象征体系猴子之悟》(Ch'an Symbolism inHsi-Yu Pu: The Enlightenment of Monkey)1990年,白保罗(Frederick Brandauer)在〈西游小说中的暴力与佛教理想主义〉(Violence and BuddhistIdealism in the Xiyou Nove[18]一文中借《西游记》、《西游补》、《后西游记》三个文本讨论到西游故事中的暴力问题在他看来,无论是孙行者棒杀春男女还是唐僧成为杀青大将军上了战场都颇具深意,而血腥地处理地狱审判秦桧的章节与佛教背景的小说基调看似并不协调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25.html

赵红娟曾爬梳域外《西游补》的出版情况[19],作为中国大陆《西游补》研究专家,赵红娟对这一领域中文文献的掌握全面,在《明遗民董说研究》一书附录中列举了域外研究《西游补》的学术成果,成为了重要参考依据其中<《西游补》的境外传播与研究及其学术理路>一文中有一处误植文中提到刘晓廉(Xiao-lian Liu)的《佛心的〈奥德赛〉<西游补>的讽喻》(The Odyssey of theBuddhist MindThe Allegory of The Later Journey to the West)一文,为刘晓廉1992年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写作的美国博士论文根据华盛顿大学图书馆记录,[20]论文中显示作为研究对象的这本续书,作者为匿名中国作者(anonymous Chinese author,内容则描述了更年轻一代的取经人(younger generation ofthe original pilgrims)到灵山寻求真解(true teaching of the scripture)这其实是《后西游记》的故事内容这篇1992年出版的博士论文,评委主席是汉学家何谷理(Robert E.Hegel)在2002年第6期的《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上,有作者署名为刘晓廉、咸增强翻译的期刊文章<心路历程《后西游记》的根本寓意>,作者的研究机构为美国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其研究内容也与本文的推论相同《明遗民董说研究》一书附录四第71[21]刘晓廉的论文项标注为未见,且注记以上西方学界研究《西游补》的七篇论文,笔者未见篇名见于柳无忌《英文本董说评传及<西游补>》,《清华学报》第13卷第12期合刊,第265-271页;见于黄鸣奋《英语世界中国古典小说之传播》,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第207页黄氏的著作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陆学者海外汉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路径之一,赵红娟引用了他关于刘晓廉著作的参考,恐怕是误植的原因所在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25.html

二、《西游补》独立文学价值被确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25.html

值得注意的是在1982年,Robert M. Somers为白保罗所著《董说》写过一篇书评Robert M. Somers开宗明义地表示,白保罗教授仔细而深思的研究揭示了董说的补作具有了独立于受其启发的原书的独特品质(qualities)脱离原书的《西游补》具有独立的价值,它应该被视为原作的华彩乐章(cadenza),而不是派生(derivative)的努力[22]汉学家何谷理(Robert E. Hegel)从插图的角度分析过《西游补》,[23]并且指出《西游补》最早的版本形制较大,纸张的尺寸和字的大小表明这是一个较为昂贵的产品,这也响应了李前程的说法谢文华同意何谷理早年认为的《西游补》一书当先后历经董斯张、董说父子手笔而成[24]但他尚未以明确的方式链接插图与明代视觉语言之间的深层关系如果说就人物而论,《西游补》中的孙行者形象达到了西游故事中聚焦的顶峰行者成为了唯一的主角,那白保罗的相关视角则聚焦到了万镜楼上周策纵、余国藩、萧驰等学者在谈论《红楼梦》时不约而同提到了《西游补》,其中萧驰指出两书可能具有相同的母题,[25]周策纵认为《红楼梦》可能受到《西游补》的启发与影响[26]无论是关于梦、关于情,还是关于宗教、救赎的母体,《西游补》都能与整个中国传统文脉勾连、互动海外汉学家的努力,加之鲁迅等人著名的评价,多少影响和规定了后世学者对于《西游补》价值的认定

留美学者李前程2004年在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悟书<西游记>、<西游补>和<红楼梦>研究》(Fictions of Enlightenment: Journey to the West, Tower of MyriadMirrors, and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27]在校注《西游补》(北京昆仑出版社,2011)的过程中,李前程以前言的方式写作了重要的研究文章,内容涵盖了《西游补》的作者问题(后为赵红娟所否定);《西游补》的明、清版本问题;《西游补》的主题和艺术特征李前程盛赞《西游补》无论以明清时代的标准衡量,还是以现代的标准衡量,该书在艺术上的成就都是巨大的[28]同样是2004年,在黄卫总(Martin W. Huang)的《狗尾续貂承衍、续书、重写与中国小说》[29]Snakes' legs: Seque, Continuations, Rewriting, and Chinese Fiction)一书中,李前程写作了一个章节<猴形象的变化西游记续书与内部转向>(Transformations ofMonkey: Xiyou ji Seque and theInward Turn),这也是目前海外续书研究最权威的著作之一,其中有专节讨论到《西游补》李前程敏锐地注意到《后西游记》的第三十四回蜃妖同样吸入了取经人,两个文本之间具有一些神秘的雷同(uncanny paralle),可能表示董说同时对《西游记》续书作品做了出响应[30]

三、《西游补》成为《中国文学指南》上的独立词条

海外文献中比较重要的还有1986年美国著名汉学家、中国古典文学翻译家倪豪士(William H. Nienhauser Jr.The Indiana Companion to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Vol. 1(《印第安纳传统中国文学指南》)[31]一书中,曾接续《西游记》的介绍有一节专门介绍《西游补》该书是一部较早集结英文为母语的中国文学学者的群体项目,由十篇介绍性论文(关于佛教文学、戏剧小说、文学批评、诗歌、大众文化、散文、修辞学、道教文学)组成,附有几百篇关于个体作家和作品的条目[32]《西游补》是其中之一词条成文时间要晚于何1967年《当猴子遇到鲭鱼中国小说〈西游补〉研究》(Monkey Meets Mackerel: A Study of the Chinese Novel His-Yu Pu)的硕士论文、1968年刊出的夏济安所撰《两部明代小说的新透视<西游记>和<西游补>》、1978年白保罗的博士论文《<西游补>研究》(A Critical Study of the His-YuPu1978年《西游补》英译本出现以后,西方世界到1985年以后才出现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33]这个词条的出现意味着《西游补》的文学地位在海外汉学界趋于稳定

词条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董说生平,第二部分则介绍了《西游补》的故事是如何嵌入(inserted)《西游记》第六十一回火焰山的情节中,但在小节后半部分加诸了重要的评论,该评论认为,《西游补》虽然是基于《西游记》虚拟的现实设置展开的、并遵循《西游记》的叙事传统,新的文本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它包含了许多荒谬的情节和如梦似幻的事件,这改变了《西游记》奇幻叙事的传统模式若我们仔细审视文本,虽然其中出现的事件不甚连贯,但事实上却展示了多元的意义与复杂的结构,而这也使得该文本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少数语言意义上的多义小说在第三部分,词条详细介绍了《西游补》的情节内容第四部分则对《西游补》以往所使用的研究理路作了总结和评价,并纳入了新的研究视角供参考,如字汇游戏与奇幻文学类型之间的关系

由于本身所具备的丰富意涵,对该小说的研究与评论日趋细致,包含对其讽刺性(satirical)、神话性(mythological)、宗教性(religious)、以及心理学(psychological)等各层面的言论识见就其蕴含的政治讽喻要素而言,我们可以从文本中对科举制度、审问秦桧、暗示其他历史人物的场景勾勒中一窥究竟;至于神话面向,则能在幻境中的磨难与冒险情节中得到印证,从情欲阶段、经历幻境、至最终的救赎(启蒙),不难发现恰与追寻神话的模式相契;与此同时,该文本也可透过精神分析的角度解读,一系列超现实主义(surrealistic)的图景与事件,正象征了猴王在最初与罗剎女交手时、因焦虑而起的梦境经历;当然,整个小说朝圣之旅的叙事框架,也包含了自我与意识的宗教主题,精神建构的幻境叙述,以及能够体现作者哲学洞见的非二元论(nonduality)概念

值得一提的是,在浩如烟海的中文小说里,该文本罕见地、有意识地体认到了叙述(narrative)与叙述形式本身(narrative form)在反身性的创造(self-reflective act ofcreation)过程中潜在的语言学特质这种反身性意识(reflexive consciousness)一方面可在文本与《西游记》建立的互文关系(intertextual relationship)中得到印证,另一方面在主叙述与其它嵌套故事的互文中看到,如项羽对其过往的丰功伟绩所进行的神话式复述,是万镜楼里盲人乐师吟诵的弹词《西游》对大量其它文学文类(genre)的改编(adaptation)与整合(incorporation,也显示出文本与叙述形式的一种试验从语言学与语艺学层面而论,文本不啻仅为符所渗透(红色与绿色象征情欲的符俯拾皆是),同时也显现出丰富多样的字汇游戏(word play)与譬喻表达(figuration譬如,加诸秦桧的责罚情节,正是言说人物的一种文本化(literalization);而像小月王与鲭鱼精这些核心的点题人物,则源自于一种语言学的想象如小月王三字实则来自情字的某些组成部分,鲭字就音似情字,也是依循同样的同音异形异义(homophone)的语言学逻辑综述之,撇开简短扼要的特点,该小说挖掘到了叙述所具备的形式语义(formal property)特质,代表了在传统中国文学界兴起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奇幻文学类型(fantastic mode[34]

词条以不短的篇幅论述了《西游补》在语言学上所可能展开的新理路,也是比较早就意识到这一文本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少见语言学价值的论断

四、域外《西游补》研究补正与反思

同样非常重要又为人忽略的海外文献还有1997年,美国卡拉马祖学院(Kalamazoo College)的朱陈曼丽(Madeline Chu)所发表的一篇名为<情欲之旅《西游补》中猴子的世俗经历>(Journey into Desire:Monkey's Secular Experience in the Xiyoubu[35]的文章,她首次将《西游补》与续书研究理论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指出了十七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外部复杂的政治环境时,有了转而追寻人的内在价值的思想转向,并认为这正是《西游补》产生的时代背景,应当将这种由外向内的思想转向纳入到《西游补》的研究视角中

文中提到一些重要的结论如下

过往评论多聚焦于探讨续书与原著的连贯性,并藉佛教思想对文本进行诠释,然而,这些研究取径普遍忽略两个小说的根本性差别,未能体现出《西游补》作为一个独立文本的特殊意义笔者认为,《西游补》真正定位的蔽而不彰,可归为因素其一,是续书(supplement)的传统弱势地位;其二,是《西游补》与《西游记》对现实的针砭似乎存在某种共通性;其三,则是作者董说对佛教的浓厚兴趣但究其实,学界对这三大因素的认知流于肤浅且有误导之嫌

从《西游补》的名字即可知其作为《西游记》续书的地位,《西游记》作为横亘在前的鸿篇巨著,夺去了续衍作品(follow-up)的风采,尽管如此,若我们加以切近的审视,续书的存在其实不仅是为母本增添了额外的章节,更有其独特价值,譬如,《西游补》挑战了原书早些篇章中以佛教角度对人类存在(human existence)的贬抑,更进一步地探索了人类的存有与智慧可以发现,当《西游补》的主角经过那些《西游记》里经常出现的地标,其经历显然与那些佛教徒的朝圣经验有所不同

另一个让《西游补》淹没于《西游记》光环的因素,是两个小说被认为似乎共享了类似的价值观即,对于现实世界的严厉批判然而,两者的批判所存在的根本性差异却被忽略了《西游记》的基调是讥讽人类的各种欲望,纵情声色的肉欲,追名逐利的贪欲,甚至人类的自觉意识(self-consciousness)亦然换言之,它全盘否认了C.T. Hsia所称的自我生命力(the life-force itself)相较而言,《西游补》的批判,主要是将人性的堕落视为文学界文化价值的一种再现具体言之,《西游补》证实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认为其理想性解决了人类的困境,《西游补》将矛头转向了对社会结构的批判,认为结构制约、甚至消解了人类真情挚感与智慧文明的发展,也抑制了人类真诚追寻良善与美好生活的机会,更止步于将人类行为简单视为可以奖罚为计的认知窠臼

最后一个阻碍《西游补》被认为独立于《西游记》的因素,是大多评论者以佛教思想为线索将两个小说进行连接,并仅仅出于作者董说对佛教思想的毕生兴趣,便武断地为《西游补》附上佛教的诠释如同《西游记》一样,《西游补》也是一个有着复杂背景的作者所撰述的具备复杂意涵的小说诚然,董说(1620-86)对哲学与心理学的涉猎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但不可否认,佛教思想只是董说众多兴趣中、激励其写作的要素之一,要知道董说兴趣相当丰富,还包括中国文学经典、政治运动、文学史、梦境解析、天文学、以及语源学等是以,小说理当反映作者的复杂思想,而非仅仅拘泥于佛教的影响

因此,为了更进一步理解《西游补》,我们必须首先摆脱对佛教意识形态的沉溺,以另一个全然不同的角度切入就其内容而言,《西游补》同样也记录了一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旅程而续书与原著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当西游记超然于声光幻影的世俗世界、转而探讨内心的寂静与启蒙,《西游补》则更深层地进入到了充斥感官、情感、依恋与情欲的世俗世界[36]

2000年,德国汉学家特雷特(Clemens Treter)发表了<作为旅行文学的西游补以互文性和叙事结构为评论>(Das XiyouBu Alas Reise In DieLiteratur: Anmerkungen Zu Intertextualität Und Erzähtruktur[37]特雷特曾经中国古典小说与行旅的关系,2000年发表论文<从苏伊士运河到吐鲁番彭鹤龄小说(1910年)《三寳太监下西洋》中的郑和形象>(Über den Suez-Kanal nach Turfan: Zum Bild Zheng Hes in Peng HelingsRoman Sanbao taijian xia Xiyang (1910)2000年以后,海外《西游补》研究已经不如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那么热烈,以行旅的视角切入《西游补》,却代表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至少在目前可见的中文材料中我们还没有看到相似的主题

《西游补》这部短短的、不到五万字的中篇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几乎是一个异类,有意无意地冲击着研究者对于中国小说传统的审美方式,它的叙事方式、心理书写、时空布局等方面都具有现代主义的审美特质,这可能是《西游补》颇受海外研究者欢迎的原因,而海外的研究成果在影响国内研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西游记》其他续书的域外研究《西游补》将孙行者作为唯一的主角进行书写,使之开创了有别于其它传统续书内容执着于情节、人物命运遗憾的补偿,将原著仅仅当做一种熟知化的借径资源在《西游补》为孙行者设置的情梦中,几乎没有发生对原著故事具有情节意义的延展它最大的影响,只是令原著的叙事时间停滞了董说想要为孙行者补入的情难,交织着士人对于历史的惶恐不安,也交织着佛法中对于梦与死、梦与觉知的看法从上述域外研究的评述及补正中,我们可以看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西游补》获得了海外汉学界的高度注意和极好的评价高辛勇认为,此书在传统小说中形成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现象[38],其经典性甚至被美国汉学家倪豪士(William H. NienhauserJr.)纳入文学词典,认同《西游补》对于整体中国虚构小说而言是一个罕见的例子(rare example of Chinese fiction),因《西游补》文本具备真正的语言多义性(truly polysemous,作者也有意识地在叙事时探索潜在的语言特性,以及对叙事形式进行创造性的自我反思[39]这些意见都将为我们未来的《西游补》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

< style"border-style: solid; border-width: 1px 0 0; border-color: rgba(0,0,0,0.1); -kit-transform-origin: 0 0; -kit-transform: scale(1, 0.5); transform-origin: 0 0; transform: scale(1, 0.5);" size"1" width"33%" />

[]柳存仁著《伦敦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第53

[]198112月,柳无忌于台湾《清华学报》刊文指出几处错译,唯以秦桧妻王氏译成a certain Mr. Wang为大误,其余仅为美玉之瑕疵《英文本董说评传(Frederick P. Brandauer )及西游补》,《清华学报》,198112月,第270

[]鲁迅赞其造事遣辞,则丰赡多姿,恍惚善幻,奇突之处,实足惊人,间以俳谐,亦常俊绝,殊非同时作手所敢望也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122页

[]高辛勇撰<西游补与叙事理论>,《中外文学》第12卷第8期,1984年,第5-22据附注,该篇为英文原作改短而成,载于《文林》卷二Karl Kao,A Tower ofMyriad Mirror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Narrative in His-yupu, 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Reviews, 5:2

[]白保罗使用的版本是香港商务印书馆于1958年出版的附录有刘复所撰《西游补作者董若雨传》、汪原放加新式标点的《西游补》

[]赵红娟在<《西游补》的境外传播与研究及其学术理路>一文中详细介绍了白保罗这篇文章的研究的理路

[]Frederick P. Brandauer, The Hsi-yu pu and ItsWorld as Sati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Oriental Society,Vol. 97, No. 3 (Jul. - Sep., 1977), pp. 305-322

[]Howard Goldblatt,Review, World Literature Today, Vol. 53, No. 4(Autumn, 1979), pp. 743

[]W. L. Idema, Review, T'oung Pao, Second Series, Vol. 66,Livr. 4/5 (1980), pp. 295-297

[]Robert E. Hegel, Review,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Reviews (CLEAR), Vol. 4, No. 1 (Jan., 1982), pp. 140-141

[11]Katherine N. Carlitz l,Review,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Society, Vol. 102, No. 1 (Jan. - Mar., 1982), pp. 141-142

[12]Robert M. Somers,Review,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Vol. 41, No. 3 (May, 1982), pp. 572-573

[13]Katherine N. Carlitz l,Review,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Society, Vol. 102, pp.141引文部分为自译

[14]Li, Susana ( Wai-yee Li), The Fantastic as Metaphor: Tung Yüeh's Hsi-yu pu and Todorov's Theory of theFantastic,in Essay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Golden Jubilee of theFung Ping Shan Library 1932-1982,ed.Chan Ping-Leung et al. ,pp. 248-280.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ung Ping Shan Library, 1982

[15]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一些借用西方术语、并非严格按照西方理论来诠释《西游补》文本的现象,如陈冬季撰《变形、荒诞与象征论荒诞小说《西游补》的美学特征》,《明清小说研究》,19892月,第144-155;柴葵珍撰《优美的荒诞清醒的空幻《西游补》初探》,《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1月,第41-44等但《西游补》进入学界视野更多与《斩鬼传》、《儒林外史》一起讨论的面向是讽刺艺术

[16]Robert E. Hegel, Review,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Reviews (CLEAR), Vol. 4, No. 1 (Jan., 1982), pp. 140

[17]林顺夫撰<试论董说《西游补》情梦的理论基础及寓意>,收入于钟彩钧《明清文学与思想中之情、理、欲学术思想篇》,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9年,第245-328

[18]Frederick Brandauer),Violence and Buddhist Idealism in the Xiyou Nove,Violence in ChinaEssays in Culture and CountercultureEdited by KipmanJonathan N. and HarrellStevan.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0.pp115-148

[19]赵红娟撰《西游补》的境外传播与研究及其学术理路》,《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3月第2期,第47

[20]Dissertation AbstractsInternational, Volume: 53-09, Section: A, page: 3203

[21]赵红娟撰《明遗民董说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524-525

[22]Robert M. Somers, Book Reviews, China and Inner Asia, for Tung Yüeh, By Frederick P. Brandauer.(Boston: Twayne, 1978) , pp.178. Selected Bibliography,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ume 41, Issue 03, May 1982, pp572-573

[23]Robert E. Hegel: Robert E.Hegel: Picturing the Monkey King: Illustrations and Readings of the 1641 Novel Xiyou bu. In The Art of the Book in China.London: London University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2006Percival DavidFoundation Colloquies 23pp.175-191. Translated as Tujie Houwang: 1641 nian xiaoshuo Xiyou bu chatu图解猴王1641年小说《西游补》插图. In Shiqi shiji Zhongguo xiaoshuo 十七世纪中国小说forthcoming值得注意的是,何理认为董斯张和董说共同完成了《西游补》,董说之所以完成了父亲生前没有完成的作品,是出于孝顺的原因(a fitting act for afilial son)(自译)该论文2016年有一个新译本,由北京大学傅松洁译,题为<画出猴王崇祯本《西游补》插图研究>收入于《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十二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39-154

[24]谢文华撰《论<西游补>作者及其成书,《成大中文学报》,第二十四期,20094月第页135谢文华的创见是提出了下落不明的梦历与《西游补》的关联性也推论静啸斋主人为父子二人,但同时又认为子承父于孝于理皆有所违,这恰恰与何理的孝顺说成为映照

[25]小说的作者静啸斋主人董说实际上扮演了类似警幻的角色,者警幻在《石头记》中替代了《西游补》的声音对于《石头记》和《西游补》这样以佛学概念为结构框架的作品,还应当指出这一母题可能的佛学渊源大乘佛学许多经典讨论的‘顺权方便’、从救赎母题而言,《石头记》的确很类似《西游补》,二者皆是关于‘(认知迷悟意义上的)情梦和最终觉醒的故事,’萧驰撰<从互文关系论《石头记》的悖论叙事主题>,《汉学研究》,第16卷第2期,199812月,第356366

[26]过去有好些人已指出《红楼梦》受了《西厢记》、《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等,甚至《离骚》的影响我向来认为它更可能受过明朝崇祯十三年(一六四〇)董说(1620-1686)作的《西游补》的一些影响周策纵撰《红楼梦与西游补》,收入于《红楼梦案弃园红学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第117

[27]关于这部书的评论有Liangyan Ge,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64,No. 2 (May, 2005), pp. 450-451Wilt L. Idema, T'oung Pao, Second Series, Vol. 91,Fasc. 1/3 (2005), pp. 219-223Chi Xiao, Chinese 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Reviews (CLEAR), Vol. 28 (Dec., 2006), pp. 207-210Louise Edwards, China Review International, Vol. 12, No.1 (SPRING 2005), pp. 154-156

[28]李前程撰<《西游补》校注前言>,北京昆仑出版社,2011年,第47

[29]Martin W. HuangSnakes legs: Seque, Continuations,Rewriting, and Chinese FictionIntroduction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4

[30]自译Martin W. HuangSnakes legs:Seque, Continuations, Rewriting, and Chinese Fictionpp. 65

[31]William H. Nienhauser Jr.The Indiana Companion to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Vol. 1,(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6),pp.418-420

[32]转引自伊维德(Wilt L. Idema)撰《关于中国文学史中物质性的思考,丁涵译,《中正汉学研究》,2013年第一期(总第二十一期),20136月,第4,注释9

[33]以赵红娟统计为参考,有高辛勇的《董说的<西游补>》,收入于周策纵编《文林中国人文研究》第二卷,威斯康辛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安德烈斯(Mark F. Andres)的《<西游补>中禅的象征体系猴子之悟》(Ch’an Symbolism inHis-Yu Pu: The Enlightenment of Monkey),《淡江评论》1989年秋季

[34]William H. NienhauserJr.The Indiana Compan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Vol. 1,(Bloomington: IndianaUniversity Press,1986),pp.419-420因为部分为自译

[35] Madeline ChuJourney into Desire:Monkey's Secular Experience in the XiyoubuJournal of the AmericanOriental Society,Vol. 117, No. 4 (Oct. - Dec., 1997), p. 654-664

[36] Madeline ChuJourney into Desire:Monkey's Secular Experience in the Xiyoubup.655引文部分为自译

[37]Clemens Treter, Das XiyouBu Alas Reise In Die Literatur:Anmerkungen Zu Intertextualität Und ErzähtrukturMonumenta Serica, Vol.48 (2000), pp. 337-357

[38]高辛勇撰《<西游补>与叙事理论》,《中外文学》第12卷第8期,1984年,第5

[39]William H. NienhauserJr.The Indiana Compan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Vol. 1,(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 Press,1986),pp.419引文部分为自译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