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从二郎神形象略窥《西游记》创作心态

评论字数 7276阅读模式

二郎神是《西游记》中一位非常奇特的神祇形象他不仅战胜了天兵天将都无可奈何的齐天大圣,而且玉皇大帝也好,观音菩萨也好,都对他另眼相看,尊宠有加作者对他的描写虽着墨不是太多,却流露出了明显的偏爱与赞美这一形象来源于何处?作者对这一形象进行了哪些选择与加工?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二郎神形象有何异同?对这些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窥探到《西游记》创作心态的某些方面,并进而深入地把握这部小说的艺术实质

一、有关二郎神的传说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1.html

二郎神的传说由来已久,就今天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有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四个体系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1.html

第一,二郎神的早期传说据崔令钦《教坊记》,唐初宫廷音乐家曾根据民间咏唱二郎神的曲调制成《二郎神》词牌,说明二郎神之名在初唐前就已存在五代时蜀宫中有以二郎神为题材的舞蹈《蜀梼杌》北宋李顺托二郎神之名发动农民起义北宋画家高益曾画《二郎搜山图》这些早期传说中的二郎神尚无名姓,其事迹也比较含混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1.html

第二,相传为秦蜀郡太守李冰的次子,此说始于南宋范成大《吴船录》称:崇德庙在(永康)军(今灌口镇)城西门外山上,秦太守李冰父子庙食处也朱熹《朱子语类》卷三进而指出:蜀中灌口二郎庙,当是因李冰开凿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这些记载一方面使二郎神有了姓氏,另一方面也使二郎神与治水擒怪结下了不解之缘南宋隐士杨无咎曾作《二郎神·清源寿辰》词,中有灌口擒龙,离堆平水的描述这位李姓二郎神的具体事迹,虽于古籍,但从近人的记述中仍可略知一二如《灌志文徴·李冰父子治水记》载:二郎喜驰猎之事,奉父命而斩蛟,其友七人实助之,世传梅山七圣《都江堰功小传》云:二郎为李冰仲子,喜驰猎,与其友七人斩蛟又假饰美女,就婚孽鳞,以入祠劝酒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1.html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记载中有了所谓梅山七圣的传说据四川民间流传,所谓七圣是二郎之友,灌县二王庙旧有七圣殿,塑七友像今二王庙山门内小戏台横额尚有木刻线雕涂金人物图像,所绘即二郎偕梅山七圣助李冰斗犀图右侧一象鼻怪兽,身被鳞甲,一有须壮汉徒手搏之,当即李冰斗犀中武士八人,居中一戴冠著战袍之少年,腰悬宝剑,倒持三尖两刃刀,前后均有猎犬跟从,当为二郎其余七武士,亦著战袍,前三后四,当即梅山七圣据学者考证,其绘制时间约在清初现代民间所传关于李姓二郎的神话就更为丰富具体了,但其基本内容仍不外乎与七圣治水擒蛟并且李姓二郎似乎主要为民间百姓所崇拜,统治者对其却较少兴趣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1.html

第三,青城山道士赵显,此说盛于北宋宋王铚《龙城录》云:赵昱,隋末拜嘉州太守时键为潭中有老蛟为害,昱率甲士千人,及舟男属一万人,夹江岸鼓吹,声震天地昱乃持刀没水,顷江水尽赤,石岸半崩,吼声如雷昱左手持蛟首,右手持刀,奋波而出州人顶戴,事为神明隋末大乱,潜以隐去,不知所终时嘉陵涨溢,水势汹然,蜀人思昱顷之,见昱青雾中,骑白马,从数猎者,见于波面,扬鞭而过,州人争呼之太祖文皇帝,赐封神勇大将军,庙食灌江口昱斩蛟时,年二十六清俞樾《茶香室丛钞》所记与此相近而增加赵显字仲明,与兄冕俱隐青城山《常熟县志》称:隋赵显,弃官去,不知所终会嘉州水涨,蜀人见显雾中乘白马越流而过,因立庙灌江,呼曰灌口二郎神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1.html

这些记载传闻将治水斩蛟的事迹由李冰之子移到了赵昱身上赵昱究竟是位什么角色呢?遍查隋史,并无此人堂堂的一位嘉州太守,却名史传,可见是传说中的人物又由于传说中的赵昱颇有法术,且遁隐尘外,显形雾中,故道教将其纳入神仙谱内对这样一位富有神仙色彩的赵姓二郎神,统治者表现出了极浓厚的兴趣,宋太祖景德年间追封二郎神为清源妙道真君,宋徽宗政和七年,下诏修神保观,供奉二郎神宋朝帝王之所以如此尊崇二郎神,一是因为他们奉道教及其神灵,所谓妙道真君就是地地道道的道教封;二是因为二郎神赵昱与宋王室同宗同姓,借此亦可抬高赵家的地位声望,神化自己的家族由于统治者和道教徒的推崇供奉,清源妙道真君与二郎神便合为一体,影响极为深远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1.html

第四,劈山救母的杨姓二郎神,此传说由来已久,但异说纷纭,且颇为零乱,今试加整理,以求理出一个较清晰的眉目为便于说明,先从近代弹词《宝莲灯华山救母》说起这部弹词中较详细地讲述了二郎劈山救母的故事西汉书生杨天佑修道桃山,张仙姑下山与杨相爱婚配,生一男一女,男名二郎,女名三娘玉皇大帝闻知此事,敕旨压仙姑于桃山以示惩罚,二郎将桃山劈开救出其母然而这并不是《宝莲灯华山救母》这部弹词所要讲述故事的主体其主体乃是杨二郎之妹三娘与汉代士子刘向相爱生子,取名沉香先时,三娘在华山,值王母寿辰,诸仙俱赴蟠桃会庆寿,三娘因孕,托病未去其兄二郎神怒妹行为不轨,怒提华山将三娘压于地下洞中三娘于洞中产子,取名沉香,遣夜叉送去扬州,与任扬州府巡按的父亲刘向相认沉香长成后,决心救出其母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窃得洞中萱花神斧其舅二郎神阻止沉香救母,沉香化形为外公外婆指责二郎,遂有前所述二郎劈桃山以救其母张仙姑之事沉香与二郎神大战于华山,惊动玉帝,乃命太白金星说合二人,责令收兵沉香因用神斧劈开华山,救出三娘,母子终于团圆此事较早见于清末杜颖陶编《董永·沉香合集》所引宝卷《沉香太子全传》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1.html

完整的故事虽然晚近才有唱本鼓词演载,但其故事来源却可追溯到唐代《太平广记》卷三〇二华岳神女条引唐人戴君孚《广异记》,就讲述了华岳第三女与士人同居生男育女之事所谓华岳第三女显然系后来三娘所本宋元时的《异闻总录》也记载了华阴庙三娘子的故事据元钟嗣成《录鬼薄》载,元杂剧有张时起《沉香太子劈华山》、李好古《劈华山神香救母》等剧目明徐渭《南词叙录》记载宋元戏文亦有《刘锡沉香太子》这些剧目全文虽已亡佚,但我们仍不难见出这一传说流布的久广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1.html

从上述传闻可知,杨二郎乃书生杨天佑与张仙姑所生之子,其后成神并于天宫任职而明言杨二郎名戬,是临江灌口二郎神;描写他牵着狗来驾着鹰,头戴一顶三山帽,身披锁子甲黄金,面白微须三只眼,手使三尖二刃锋等等,又显然是受了《西游记》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西游记》成书之前,杨二郎的形象虽已存在但尚不鲜明,经过《西游记》及其他文学作品的增饰描写,杨二郎的形象就日益丰满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741.html

二、西游故事演变中的二郎神

学者们一般将《西游记》成书之前的西天取经故事,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刻于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代的《西游记杂剧》及稍晚的《西游记平话》当然,这仅是最有代表性的西天取经作品,我们不妨先据这一线索考察一下二郎神形象的情况

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出现了一位猴行者,他自称是花果山紫玉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化为白衣秀才,主动来助三藏法师西天取经当来到西王母池时,猴行者又说:我因八百岁时,偷吃十颗(蟠桃),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铁棒,配在花果山紫云洞既然猴行者是主动帮助唐僧,偷吃仙桃又是被王母捉下,当然便无天兵天将及二郎神捉拿齐天大圣的情节,二郎神自然也就没有出现据李时人先生考证,《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最后写定时间不会晚于晚唐、五代前面我们已经指出,二郎神的传说极盛于宋代,这大概也是《取经诗话》中没有二郎神形象的一个原因

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西游记杂剧》,最早刊本是明万历四十二年杨东莱先生批评本据某些学者考证,推断其原本很可能是元代民间艺人的演出底本,而经过了后人的整理加工《西游记杂剧》共有六本二十四折,在第三本第九折中演述了神佛降孙的情节孙行者自称通天大圣,盗了玉皇殿玉浆、太上老君金丹及王母仙桃、仙衣,李天王奉玉帝敕令,率领天兵天将捉拿孙行者孙行者几次逃却,李天王命哪吒与眉山七圣大搜花果山这儿的眉山七圣显然与二郎神有关,但二郎神的正式出现却是在第四本第十六折细犬禽猪中这一本戏主要演猪八戒皈依唐僧事猪八戒化做朱郎将裴太公之女摄入黑风洞中,被孙行者撞见,裴女告诉孙悟空,猪八戒诸佛不怕,只怕二郎细犬于是,悟空求观音派二郎神捉拿猪八戒这位二郎神自比为上古神灵,俨然是一位佛教的护法神

根据《永乐大典》《销释真空宝卷》和朝鲜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我们得知元代有一部平话《西游记》对这部平话虽缺乏全面的材料,但《朴通事谚解》中却保存了不少宝贵的资料在孙行者的解释文字中引用了平话《西游记》中的大段描述,其中写道:齐天大圣偷了王母的仙桃、仙衣及老君的灵丹药,玉帝宣李天王引领天兵天将至花果山与大圣相战失利,巡天大力鬼上告天王,举灌州灌江口神曰小圣二郎,可使拿获天王遣太子木叉与大力鬼往请二郎神,领神兵围花果山,众猴出战,皆败,大圣被执当死在二郎爷爷的解释文字中再次引用平话《西游记》:灌州灌江口立庙有神,曰小圣二郎,又二郎贤圣天王请二郎捕获大圣,即此庙额日:昭惠灵显真君之庙

除了上述材料外,元明间几部杂剧中的二郎神形象也应引起足够的注意首先是《二郎神醉射魔镜》,据王季烈、傅惜华先生考证,此剧乃元无名氏所撰其次是《二郎神锁齐天大圣》,今有也是园旧藏本,不著撰人姓名其产生时代当在入明以后,万历四十三年之前因脉望馆钞校内府本,即今天所能见到的该剧较早版本,注明了这一下限时间这两本杂剧中的二郎神形象比较接近,他们都直接听命于道教所尊奉的天神,与《西游记杂剧》中听命于观音菩萨的二郎神不尽相同两剧中的二郎神都被玉帝封为清源妙道真君;而在《西游记平话》中,二郎神曰小圣二郎,又二郎贤圣,其庙额曰昭惠灵显真君之庙两剧中的二郎神都有着擒妖伏魔的神奇本领,但都没有具体描述其变化多般的细节由此可见,在西天取经故事演变中,二郎神的形象是不断发展而日趋丰富的;他的身世、与佛道的关系、封及其神通在《西游记》成书之前存在着不同的细节描述粗略交待面对这样纷繁杂沓的情形,《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进行了怎样的整理、选择与加工创造呢?

三、吴承恩笔下的二郎神及其创作心态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吴承恩选择了二郎神的哪种身世与姓氏小说第六回中,观音菩萨向玉帝荐举二郎神去捉拿孙悟空,观音说二郎神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现居灌洲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陛下可降一道调兵旨意,着他助力,便可擒也作者还用十六句七言诗刻画了二郎神的相貌身世,其中写道: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罗双凤凰
力诛八怪声名远,义结梅山七圣行
心高不认天家眷,性傲归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灵圣,显化无边二郎

接着二郎神与悟空阵前相见时,自称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显王二郎是也孙悟空则调侃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

将这些描述与以往传说中及西游故事演变中的二郎神身世相比,可以看出,吴承恩承袭了二郎神义结梅山七圣、诛除妖怪的身世经历但二郎神的姓氏则既未取李冰之子说、亦未取赵显之说,而是采用了劈山救母的杨二郎这一民间传闻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劈山救母的杨二郎乃书生杨天佑与张仙姑所生之子然而张仙姑并非玉皇大帝的妹妹,二郎神也并非玉皇大帝的外甥吴承恩舍弃了最为流行的赵显之说不用,而选中了杨姓二郎,又特别强调杨二郎与玉帝的甥舅关系这种处理方式反映出了吴承恩的一种创作心态,即在人们所熟悉的传闻基础上着意创新,增加小说的传奇性与趣味性;添加上玉帝妹子思凡下界的说法,此说又从孙悟空口中吐出,表现出幽默诙谐的格调,这正是吴承恩所追求的一种风格可见,在某些具体细节的处理上,吴承恩也时时注意全书风格的一致作者附带突出二郎神心高性傲,听调不听宣,流露出赞美颂扬的态度这与杨二郎敢于违抗玉帝旨意、劈山救母的英雄胆魄有关,也与吴承恩桀骜不驯的个性相联系

其次,我们看一下吴承恩如何安排二郎神登场孙悟空闹龙宫、闹地府,玉帝命托塔李天王、哪吒三太子率巨灵神等天兵天将往花果山捉拿孙悟空,这些天兵天将都不是悟空的对手,一一败下阵来,玉帝无奈只好封悟空为齐天大圣,可这位大圣,并不循规蹈矩,先后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偷喝了御酒、偷吞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又重回了花果山玉帝又惊又怒,兴师动众,再次讨伐花果山齐天大圣毫不畏惧,先后杀败了九日曜星、四大天王、二十八宿、托塔天王、哪吒太子及观音菩萨弟子惠岸行者正当玉帝无可奈何之时,观音菩萨荐举了二郎神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以往西游故事中,二郎神直接听命于观音菩萨,如《西游记杂剧》;直接听命于玉皇大帝,如《西游记平话》但吴承恩却将二者结合起来,二郎神属道教神谱中人,又是玉帝的外甥,玉帝完全可以也应当想到启用此神然而,玉帝仿佛忘却了这位神通广大的显圣真君;倒多亏观音菩萨提醒观音菩萨可以荐举但又不能直接调遣,必须由玉帝下达旨意这种处理方式并非吴承恩多此一举,它表明了吴承恩有意识地承认佛道相通的观念尤其在降伏孙大圣这一点上,佛道联手,相互配合,以维护天廷秩序的稳定所以,孙悟空在佛道联合的逼攻之下,只好俯首归降但悟空的归降又非简单的弃道从佛,从二郎神出场的安排可以说,吴承恩是较明确地认识到了佛道之间调合互补的关系

三教互补是宋代以来总的文化心理趋势受这一文化心理的影响,《西游记》在许多方面体现了三教互补三教融合鲁迅先生曾经指出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二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因此,我们应当正确地把握吴承恩的这一创作心态,对《西游记》中的佛道观念及其相互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第三,再让我们来看吴承恩如何描述二郎神非同一般的神通关于这方面,《西游记》成书之前的传闻与《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平话》中都极其简略,吴承恩则以出神入化的笔触描写了二郎神与孙悟空交锋斗法的全过程齐天大圣的本领可谓大矣,威名远扬的托塔天王、哪吒太子等天神都非其对手,但在二郎神面前,他却乱了阵脚,小说第六回写道

却说真君与大圣变做法天象地的规模,正斗时,大圣忽见本营中妖猴惊散,自觉心慌,收了法象,掣棒抽身就走真君见他败走,大步赶上道哪里走?趁早归降,饶你性命!大圣不恋战,只情跑起将近洞口,正撞着康、张、姚、李四太尉,郭申、直健二将军,一齐帅众挡住道泼猴,哪里走?大圣慌了手脚

接下来二郎神与孙悟空变形斗法,变来变去,占上风的总是二郎神,孙悟空却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观音菩萨见状十分高兴,对太上老君说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果有神通,已把那大圣围困,只是未得擒拿太上老君用金钢琢击中悟空,悟空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西游记》对二郎神的威力尊严给予了由衷的赞颂,故第六回回目径言小圣施威降大圣吴承恩对孙悟空当然喜爱万分,但却让悟空败在二郎神手下并且败得心悦诚服第五十一回孙悟空要请天宫神将降伏青牛精,他低头暗想道天上将不如老孙者多,胜似老孙者少想我闹天宫时,玉帝遣十万天兵,布天罗地网,更不曾有一将敢与我比手向后来,调了小圣二郎,方是我的对手第六十三回悟空与八戒正商量如何擒拿龙怪时,二郎神率众打猎归来悟空让八戒请二郎神相助,说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极该留请悟空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两人相见之后,悟空表现得十分谦恭,对二郎神说道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偶见兄长车驾,大胆请留一助未审兄长自何而来,肯见爱否

吴承恩为何对二郎神如此偏爱?主要是因为二郎神能降妖伏魔、为民除害当他捉住悟空后便吩咐四太尉、二将军说你们帅众在此搜山,搜净之后,仍回灌口悟空请他协助斩除碧波潭龙怪,他慨然允诺,将龙孙剁成肉饼,将龙王驸马打伤这些描写显然受到了二郎神斩蛟除害传说的影响在吴承恩所作《二郎搜山图歌》一诗中,也表现了对二郎神同样的尊崇喜爱之情诗中写道

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挥部从扬灵风
星飞电掣各奉命,搜罗要使山林空
名鹰搏拿犬腾啮,大剑长刀莹霜雪
猴老难延欲断魂,狐娘空洒娇啼血
江翻海搅走六丁,纷纷水怪无留踪
青锋一下断狂虺,金锁交缠摘毒龙
神兵猎妖犹猎兽,探穴捣巢无逸寇
平生气焰安在哉,牙爪虽存敢驰骤?

在这首诗的最后,申明了作者之所以喜爱二郎神的原因

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
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
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
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

作者对社会上鬼魅横行、群魔乱舞的现实痛心疾首,但自已又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斩除这些恶势力,便将希望寄托在了二郎神这一民间传说的英雄身上这样一种愿望同样也贯串到了小说《西游记》的创作中,孙悟空既然是一个大闹天宫的妖猴,那么由二郎神出面擒拿也自然便顺理成章了至于后面二郎神协助悟空斩除龙怪就更加符合这种愿望

我们于此不难发现吴承恩某种复杂的创作心态对悟空闹龙宫、闯地府乃至于搅乱天廷,小说描写得有声有色,其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天兵天将在悟空面前束手无策、甘拜下风然而二郎神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作者赞赏的法码明显地偏向了二郎神一边到后来干脆让悟空与二郎神称兄道弟,交为好友在翦除妖魔的事业中,悟空与二郎神取得了完全的一致这表明,吴承恩在孙悟空由无拘无束的妖猴,转变为西天取经卫士的原有故事框架基础上,尽量融汇渗透进自己的社会理想既让他所喜爱的齐天大圣充分展示其反叛的个性,又让他所祟敬的二郎神降妖伏魔、保合清宁通过艺术形象以抒写自己的某种人生感慨,这正是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美学追求,所以才把二郎神描绘得如此庄重威严,以至于超过了齐天大圣------孙悟空

注 释

①以上诸条参见杨继忠《二郎神小考》,《文史知识》1982年第1期

②参见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梅山七圣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

③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年版

④李时人《西游记考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⑤⑦据隋树森《元曲选外编》本

⑥见朱一玄、刘毓忱编《西游记资料汇编》,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

⑧见《孤本元明杂剧》

⑨凡引《西游记》处,皆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⑩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

⑪见《射阳先生存稿》卷一据刘修业辑校《吴承恩诗文集》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