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神猴:孙悟空与哈奴曼

评论字数 1852阅读模式

中印神猴:孙悟空与哈奴曼

榆林窟壁画中随侍圣僧的猴行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77.html

中印神猴:孙悟空与哈奴曼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77.html

印度雕塑《神猴哈奴曼胸像》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77.html

中印神猴:孙悟空与哈奴曼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77.html

印度浮雕中神猴哈奴曼火烧楞伽城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77.html

我们都非常熟悉中国的神猴孙悟空,却不太印度的神猴哈奴曼其实有关两个神猴之间是否存在历史渊源,学界已久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77.html

中印神猴的形象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孙悟空是中国小说《西游记》中的神猴,他在花果山山顶上的仙石中孕育,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神通广大,会七十二变,翻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称齐天大圣他曾经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五行山下,后来保护唐僧去西天印度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哈奴曼是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他是风神和母猴之子,也神通广大,会变化、隐身,疾飞如风,一跃千里,曾经协助印度阿逾陀国的罗摩王子营救他的妻子悉达公主悉达在陪罗摩流放的过程中,被十首魔王罗婆那从森林劫持到楞伽岛(今斯里兰卡)罗摩请求哈奴曼前往侦察哈奴曼从摩亨德拉山顶纵身一跳,飞越大陆与楞伽岛之间的海峡他摇身一变,变成一只狸猫,潜入魔王罗婆那的后宫,在被软禁于无忧树园的悉达面前现出原形,向她出示罗摩的物戒指,并带走她的物宝石和口然后他大闹无忧树园,杀死了卫兵,却被魔王的儿子擒获小妖们用棉布缠住他的尾巴,浸泡油中点燃,他拖着燃烧的尾巴满城蹿跳,楞伽城成了一片火海他乘机逃脱,加入罗摩率领的猴熊大军渡海征服楞伽,诛杀魔王,救出悉达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77.html

在变化等神通方面,两个神猴有诸多相似之处例如,在哈奴曼飞往楞伽岛的途中,曾遇到一个蛇精、罗刹女索拉萨要吞噬他,他立刻缩成拇指大小,被吞入妖精腹中后又变得异常高大,几乎胀破妖精的肚子,妖精张开大口诱骗他出来,他又缩成拇指大小从妖精的右耳而不是嘴里跳出,杀死了妖精哈奴曼这种钻进妖精肚子里伸缩变化、除妖降魔的神通,在《西游记》孙悟空的故事中也有类似的情节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77.html

孙悟空与哈奴曼两个神猴如此类似的神通变化和故事情节,难道仅仅是偶然的巧合?中印神猴是否存在某种亲缘关系?这个有趣的话题引起了现代中国学者从事中印比较文学研究的兴趣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77.html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约成书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公元5世纪鸠摩罗什的汉译《大庄严论经》卷五中曾提及《罗摩衍那》,但中国古代并没有《罗摩衍那》的译本16世纪明朝嘉靖年间的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据传是吴承恩,尽管《淮安府志》记载他博极群书,恐怕也无从阅读《罗摩衍那》吴承恩《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来源,据鲁迅推测可能是袭取大禹治水神话中形若猿猴的淮涡水神无支祁中国文学史界普遍认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直接来源于南宋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神通广大的猴行者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4777.html

那么,孙悟空的前身猴行者究竟来自何方?1923年,胡适在《〈西游记〉考证》中猜想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也许连无支祁的神话也是受了印度影响而仿造的在印度最古的纪事诗《拉麻传》(Ramayana,按即《罗摩衍那》)里寻得一个哈奴曼(Hanuman),大概可以算是齐天大圣的背影了胡适假设中国同印度有了1000多年的文化上的密切交通,印度人来中国的不计其数,这样一桩伟大的哈奴曼故事是不会不传进中国来的所以我假定哈奴曼是猴行者的根本陈寅恪在《〈西游记〉玄奘弟子故事之演变》中支持胡适的观点哈奴曼是印度教徒崇拜的偶像,曾随着印度教传播到海外中国福建泉州开元寺的元代石刻中也有《猴王哈奴曼》浮雕,似乎可以旁证胡适的大胆的假设

20世纪80年代,季羡林翻译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全书七卷出版季羡林调和了胡适与鲁迅的观点,他反复申明不能否认孙悟空与《罗摩衍那》的那罗与哈奴曼等猴子的关系,那样做是徒劳的但同时也不能否认中国作者在孙悟空身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把印度神猴与中国的无支祁结合了起来,再加以幻想润饰,塑造成了孙悟空这样一个勇敢大胆、敢于斗争、生动活泼的、为广大人民所喜爱的艺术形象1986年,季羡林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国华在《论孙悟空神猴形象的来历》中旁征博引,得出结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神猴形象,直接继承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猴行者;猴行者的神猴形象,不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和中国古代的猿猴故事;猴行者的神猴形象出于佛典作为《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前身,猴行者的神猴形象虽然源出印度,但他既不是简单的照搬,也不是生硬的模仿,而是对印度文学的营养经过自己的消化和吸收后,所创造的中华民族的神猴

目前,季羡林、赵国华的观点已被大多数学者接受,但关于孙悟空与哈奴曼两个神猴的关系仍有不同意见,尚无定论,这也为中印比较文学研究留下了开放的空间

作者王镛, 来源人民日报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