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演义》的历史意识

评论字数 1721阅读模式

清朝康熙初年刊行的毛宗岗本《志三国演义》,一开篇引录了一首杨慎的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传达给我们两个历史感受第一,不管有多少英雄,他们曾有多少轰轰烈烈的事迹,最终都是空的留下的是什么?是不变的青山和夕阳中国还是中国,青山还是青山,曾经的英雄不再重现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6.html

可是真的不会重现了吗?这就引出了第二个历史感受历史英雄仍然生活在我们当中,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的一生借助语言表述方式得以重现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笑谈是一种语言表述方式,是说故事所以,历史上的英雄还活在当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6.html

结构框架分合循环的历史宿命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6.html

《志三国演义》的故事,起自宴桃园豪杰三结义,终于降孙皓三分归一统在历史叙述中,叙事者总是将充满偶然性的历史事件当作在必然规律支配下肯定发生的事实,于是原本不确定的历史便成为朝着理性目的行进的必然过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6.html

民间流传的《志平话》,原来构想了一个历史寓言由于西汉初年高祖刘邦残杀功臣,所以功臣们托生成为诸侯,最终颠覆了汉王朝这种不切实际的前世因缘,蕴含着冤冤相报、道德报应的历史宿命,表现的是民间的善恶观念和因果观念而《志三国演义》却用黄巾起义、归晋这种确凿的历史变迁,取代了《志平话》的历史寓言那么,它的开端和结局又蕴含着什么样的象征意蕴呢?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6.html

就开端而言,黄巾起义对中央政权的冲击,不仅表征了王朝兴衰循环的道理,而且揭示了一个王朝最终灭亡的种种原因桓、灵二帝用人不当,特权集团包括宦官和外戚败坏朝政,激烈的朋党之争,膨胀的个人权欲等等这里的因果关系是环环相扣的,表现出《志三国演义》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6.html

《志三国演义》小说的结尾,呈现出一种对小说开篇情节的回应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叙事者常常运用闲笔,提到远在众多章回之前、标志小说开篇的一些情节比如第一百一十四回,曹髦大喝吾乃天子也,这跟第一回刘备幼时同乡中小儿以树下游戏,自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遥相呼应历史,仿佛在转了一圈以后,又回到了它的起点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6.html

从历史循环论的观点来看,分合分合构成了一种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就是毛宗岗所总结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6.html

这种分合循环的历史宿命观并不高明,但比起《志平话》因果报应的宿命观,已经是切切实实的历史观念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6.html

情节主线悲愤感伤的道德念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5466.html

《志三国演义》描述了诸侯割据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在青梅煮酒中,还借曹操之口,评述当时局势,嘲讽门阀士族小说家不赞成由曹操来统一天下,但却肯定曹操在反对门阀士族、诸侯割据中的功劳同时他又清醒地认识到,曹操毕竟得了天时,最终只能由属于曹魏一方的司马氏政权来统一天下

但是,全书的情节展开却更鲜明地是以蜀汉一方为中心的,小说家极力讴歌、热情寄望的是蜀汉一方从第一回至第八十五回,小说展开了刘备一生经历的描写其中有两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第二十一回,在这之前,刘备在诸侯争战中只是一个极不起眼的小配角,在这之后,刘备集团作为一股新生的政治势力开始与曹操集团正面对抗;第二个转折点是第四十三回赤壁之战,在这之前,刘备东奔西走,狼狈不堪,在这之后,刘备取得荆、襄数郡,并将势力发展到了西川而刘备一生最重要的事迹是三顾茅庐从第三十七回至第一百零三回,小说实际上书写了诸葛亮传,以赤壁之战、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重要情节,展开蜀汉惊天动地的战绩

《志三国演义》以蜀汉为中心的总体构思,具有深刻的寓意本来,就像春秋无义战一样,争战也无所谓正义与邪恶的区别但是由于小说家赋予中的刘备集团以占人和、得民心的客观条件,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政治理想,使刘备集团成为正义力量的象征,而与之相对立的曹操集团却成为邪恶势力的代表这种拥刘反曹的政治倾向,既表现了中国古代平民百姓的心理和愿望,又浸透了源远流长的封建正统观念,是二者的融合,构成一种强烈的道德念

可是,严酷的历史事实是,真正实现统一的是由邪恶力量曹魏一方派生出来的司马氏政权,以正义力量刘蜀一方来统一天下终究成为幻灭的理想诸葛亮临终时不能不哀叹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亡矣!《志三国演义》小说的后半部流溢着浓重的感伤情调,就像铺天盖地的迷雾一样弥漫寰宇,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作者郭英德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