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三国也是一种成年礼

评论字数 5177阅读模式

文学史里的时代多么精彩

南方周末书中写诸葛亮喜欢自比战国策士就整个时代风貌来说,和战国是不是真的可以比较一下?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357.html

戴燕实际上这也正是我在复旦开《三国志》这门课最想讲的一点我是研究文学史的,就整个中国历史而言,时代并不长,还分裂,好像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我们文学史一讲到,就会说这个时代有多么精彩从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到阮籍、嵇康,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也是对后世文学影响至深的同时在思想史上,我们也知道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期,融合了儒学与老庄思想的玄学就在这时兴起,至少延续到了唐代吧佛教也是从东汉以来,在这个时期越来越多地传入中国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357.html

如果我们不拘泥于传统政治史的讲法,不只关心成王败寇的一面,就会看到的另外许多面相,知道它在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开了一个头,带出很多新东西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有诸子百家争鸣,是那样一个盛况,那么时代这方面的变化,是不是也值得去讲一讲?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357.html

南方周末我读这本书的感受是,时代的文采风流主要还是在魏国,另两个国家在文化上不太强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357.html

戴燕可能是我在写讲义时,比较突出了以中原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脉络,汉魏之间有哪些延续、哪些改变魏占据了中原,以两千年的中化为基础,自然基础雄厚实际上蜀吴在那时文化水平也不低了,蜀在汉代就出过司马相如、扬雄那样的学者和作家,吴也有自己的学者作家,现在吴出土的很多竹简和器物,证明吴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当发达可是与魏相比,又因为陈寿是在继承了魏的西晋洛阳编写《三国志》吧,他笔下的蜀吴还是相对边缘所以,我也没有太想好怎么才能把蜀吴的文化特点更突出起来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357.html

南方周末陈寿就曾经是蜀国人他的老师谯周称是硕儒,门人弟子很多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357.html

戴燕可是你看《蜀书》中记载的蜀地学者包括谯周,他们的历史观、意识形态还是汉代式的,也就是术数谶纬、五德终始那一套吴也有在汉代很主流的经学传统,它的民间文化里面则好像娱乐成分较多,大概因为经济比较发达佛教的传来有一支从海上,所以应该在吴也有影响,但是《三国志》记载得很少总的来看,要等到西晋大一统之后,原来蜀和吴的人才迎来文化上的大爆发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357.html

士人有一种错觉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357.html

南方周末书中呈现的曹操和知识分子的关系很有意思你强调建安风骨,强调曹氏父子与知识分子的良性互动,同时也写到曹操杀掉了孔融、杨修、华佗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357.html

戴燕曹操刚起来的时候,还是一个平常人在汉末的风气里头,士人也就是知识分子还是挺有舆论力量的,他知道也要得到舆论的帮助可是当他得到帝王般的权力时,一旦士人妨碍到他的政治,那他是不容的这就是传统士人和帝王的关系,从来如此有时候,士人会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真能载舟覆舟,那还是高估了自己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6357.html

南方周末书中描述的建安风骨很让人向往一代文士受曹操父子的激励,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实际上这种美好的局面只是昙花一现吗?

戴燕建安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的年,慷慨任气,那也就是汉末的事情,到了魏的中期,阮籍就开始写他是如何在苦闷中自我放逐了不过话说回来,你可以看到从曹操他们开始,文学的风气大大改变,不仅仅是自开朗的风格占据主流,他们写得最多的五言诗也逐渐变成中国文学的一种最重要体裁建安风骨就像一个特别的符,代表历史上一种理想的文学状态、文学典范,从此在文学史上不断被提起,过一段时间就有人要求回归到建安文学应当说,这个典范是由曹操父子及其同时代的士人共同造就的

南方周末被曹操杀掉的三个大知识分子里,华佗很特别你在书中不厌其烦地分析了华佗的病案,统计他的治愈率

戴燕研究华佗的人太多了我不懂医学,可是注意到陈寿记载的好多病案别人不当回事,我就做了简单的归纳,结果就发现他的治愈率其实只有大约50%我们知道华佗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神医,那么要来怎样解释这件事情?

这样我才去关心古代的良医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左传》中写到大约公元前六百年,秦国有两位著名的医生缓与和,受邀去给晋景公看病头天晚上,晋景公梦到自己的病在膏之下、肓之上,第二天一听诊断,果然如此可是医生又说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已经不治晋景公并没有怪缓告诉他真相,反而称赞缓是个好医生这是不是说明在《左传》的时代,所谓良医就是能做出正确诊断的医生《史记》里记载的另外两位名医扁鹊和仓公,也是类似情形仓公说败逆者不可治,其顺者乃治之可见从春秋到汉代,很多人都知道好的医生不一定能起死回生,而是能看到生死的门限

古人对良医的界定,是不是比我们现代人还要聪明?我弟弟就是一个很好的医生,责任心极强有时候我们聊天,他就说哪有职业医生不想治愈患者的,就像你们不会故意写一个很差的论文吧?只是论文可以有错,医生犯个错就不得了了医学本身也有局限,因此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成功,而医学也正是在失败中取得进步的

南方周末华佗对生命的态度曹操似乎不大能接受,所以他杀了他?

戴燕曹操希望华佗长期为他御用,可是华佗不愿意,便请假不回,曹操一怒之下,把他拷打致死按照当时人的看法,医生属于方技之士,还不算士儒,但陈寿在《华佗传》里强调,华佗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我以为这才是华佗和曹操冲突的根本,华佗的自我期待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士人,有自己的念和独立人格,而曹操需要的只是一个保健医生

诸葛亮打来打去总不成功

南方周末前不久央视纪录片《中国通史》给诸葛亮非常高的评价,几乎就是一个完人但你似乎认为诸葛亮有很多局限性

戴燕诸葛亮是历来被表彰最多的人物,在他身上,几乎找不到什么新鲜的话题可是我又必须讲一个蜀国的代表,想来想去还是选了诸葛亮那么就还是回到陈寿的立场,看陈寿这样一个蜀人,是怎么评价诸葛亮这个外地来的蜀国丞相的?

他写得很正面,还引了一些来自魏国人的评价,在这些人眼里,蜀国就这么一个诸葛亮厉害可是你也会发现,陈寿还是藏了一点微词他也写到蜀国一直有人嘀嘀咕咕,不过碍于诸葛亮权力太大,并且一意孤行,大家都没办法你看陈寿写谯周在蜀亡之前,反对后主逃往南中的计划,指出诸葛亮南征,是以兵势逼之,并不代表当地人就真心服从,因此那并不可靠从这些记述中,大概可以看到陈寿虽然是相当肯定诸葛亮对蜀国的贡献,可是也委婉地道出了他的局限

南方周末按照传统政治伦理,功高盖主,敌国提到蜀国只知有诸葛亮,是很犯忌的可是后世提到诸葛亮,都说他是贤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戴燕陈寿评价刘备,说他了不起,主要说的就是他创造了一种特别的君臣关系所谓举国托孤,就是把权力大大地交给诸葛亮,让他来做决定而诸葛亮呢,陈寿评价他是识治之良才,不过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所以打来打去,总不成功《吕乂传》写到诸葛亮连年出军,调发诸郡,多不相救诸郡多不配合,算是一种消极抵抗吧陈寿对在他出生不久便去世的诸葛亮用兵不戢,屡耀其武是有异议的但有意思的是,他在写给晋人看的《诸葛氏集序》中又解释这是由于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还是对诸葛亮的形象有所回护

南方周末的故事讲了几千年,不断被拍成电影、电视,做成游戏,它的配方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吸引一代代人?

戴燕战争年代一定会诞生很多英雄,以非常之人做非常之事,当然有吸引力这也就是我说的英雄史观但是这一次,我想要逃避这种英雄史观

我常说对好多中国人来讲,阅读《三国演义》这一类讲史的小说,就等于在接受成人礼,接受一种成年的教育,是从这里头去认识人、人际关系、社会、政治等等你不觉得,今天很多人对人生的看法、对政治的态度,特别是谈论政治的方式,也还受到《三国演义》这类小说的影响吗?

在有名的古典小说里,我本来是不大喜欢《三国演义》的,主要是不喜欢它那种谈论政治和人际关系的方式,也不喜欢它对女性的描写历史是与现实的对话,谈论历史的方式有时候就是谈论现实的方式,谈论历史上政治的态度也跟我们认识现实政治的态度有关因此,当我有机会来跟年轻一代讨论的时候,我就想,是不是可以换一个方式?首先让我们逃离开那种君臣父子、恩义情仇的模式?这也是我写作这本讲义的目的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