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司马师废曹芳,平毋丘俭、文钦

 

  嘉平五年(253),吴蜀联合,诸葛恪统二十万兵东围合肥新城,姜维率数万众西攻南安,欲置魏军顾此失彼而破之。司马师问虞松曰:“今东西皆急,而诸将意沮,若之何?”虞松曰:“事有似弱而强,或似强而弱,不可不察也。今恪悉其锐众以围新城,欲以致决战耳。彼若攻城不拔,请战不得,师老众疲,势将自走,诸将之不径进,乃公之利也。姜维有重兵而悬军应恪,投食我麦,非深根之寇也。且谓我并力于东,西方必虚,是以径进。我若悉出关中诸军,出其不意,必退之。”(《三国志·三少帝纪》注引《汉晋春秋》)司马师言善,遂遣司马孚东下统军,令诸军按兵不动,新城不守可弃之;遣司马昭至长安,令郭淮、陈泰悉率关中军出击姜维。此次吴蜀并出还倒是对魏构成了威胁。魏若倾力向东以应吴,有可能激战难解;蜀趁机在西域获利,乘势东进,那麻烦还不小。司马师看出这步棋,遂用孙膑竞马之计,避强就弱,避实就虚,逼退二方。新城守将张特率三四千人坚守百余日,死伤过半。司马孚见盛夏暑疫,吴军疲损不堪,乃进兵解围,诸葛恪还走。姜维见郭淮、陈泰救至,而粮又尽,早已退却。孙子曰:“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兵精粮足,金城汤池,不可破也。”(《孙子兵法·谋攻篇》)故“城有所不攻”(《孙子兵法·九变篇》)。众兵围城,久攻不下者,屡见不鲜。
  六年(254),曹芳与李丰、张缉等谋划,欲趁群臣进殿之机,擒诛司马师,以夏侯玄代之。司马师闻之,收斩李丰、张缉、夏侯玄等,废皇后;以曹芳荒糜怠政为由,迫郭太后下令,黜为齐王,逊位于曹丕十四岁孙高贵乡公曹髦。
  镇东将军毋丘俭素与李丰、夏侯玄友善;扬州刺史文钦与曹氏同乡,曾得曹爽厚待。二将见曹魏将倾,生有疑心,遂相结谋。二将遣使诣郭淮、诸葛诞等,郭淮寻卒,诸葛诞与文钦不合而不应。正元二年(255)春,毋丘俭、文钦见彗星贯天,以为吉祥,遂在寿春矫郭太后诏起兵,声言司马师篡政。二将收淮南守军及吏民十余万众入寿春,自将五六万兵渡淮,西至项县。毋丘俭守城,文钦在外游动。
  时司马师新割目瘤,卧息在床,朝臣多谓可遣司马孚往讨。傅嘏、钟会等认为毋丘俭、文钦兵力强劲,故劝司马师自行,以免不测。司马师遂奋然而起。
  司马师亲统中军十余万出征,以傅嘏、钟会为帐中智囊,至许昌,令:荆州刺史王基行监军,统许昌军为前锋;兖州刺史邓艾、征南大将军王昶分率兖荆诸军向项县两翼迂回;征东将军胡遵督青徐诸军插至谯县、宋县,断其归路;镇南将军诸葛诞督豫州诸军渡安风津逼寿春。王基连据汝阳、南顿。毋丘俭出兵向南顿,闻为王基抢占,复退回。司马师进屯汝阳,令邓艾先至乐嘉,示弱诱敌,他自率大军随后潜往。毋丘俭使文钦袭邓艾。文钦到乐嘉,见司马师至,知中计。文钦子文鸯竟趁司马师未定,作背水一战,率军急攻。司马师不备,惊而目出。文钦未能接应,文鸯乃退。司马师纵兵追击,文钦父子亡走入吴。王基见文钦去袭邓艾,知其势分,进攻项县。毋丘俭闻文钦溃败,自知不保,弃众而逃,至慎县被杀。寿春守军四散,诸葛诞进而据之。
  司马师班师,至许昌,病卒。司马昭自洛阳赶到,接过统军大权。曹髦诏敕傅嘏率大军回洛阳,以东南新定,留司马昭屯许昌以备不虞。曹髦企图以此摆脱司马氏。司马昭用傅嘏、钟会计,使傅嘏上表应付,而自与大军还。曹髦见计不成,被迫任命司马昭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辅政。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书由“云中孤雁”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