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方言词汇研究的思路

评论字数 7970阅读模式

淮阴师范学院 文学院 王毅

明清小说使用方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以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为例,遇笑容先生通过对吴敬梓的生平经历的介绍以及作品中方言词汇的对比与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儒林外史》所使用的基础方言就是作者吴敬梓的家乡话全椒方言可是,为什么全椒以外的南京、扬州、淮安等地的人都能够从中找到自己所属方言区使用的方言词汇呢?甚至更远的粤方言、湘方言、吴方言区的读者也一样可以做到?而为什么这些发现最终并不能成为推翻《儒林外史》以全椒方言为基础方言这一结论的充分条件呢?这是因为,我们判断一部作品方言词汇的属性,不能仅仅依靠作品中出现的一个几个特殊的方言词汇,而应该着眼于整部作品的词汇系统及其体现出来的方言词汇系统的特征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6.html

一部作品的词汇系统包含着丰富的词汇息与词汇量,吴方言区的人读《西游记》,从中发现了不少的吴方言词汇;湘方言区的人读《西游记》,从中发现了不少的湘方言词汇;而晋方言区的人读《西游记》也一样从中找到了不少晋方言词汇,这是《西游记》词汇系统给人们提供的其中关于方言词汇系统的息但这些息本身是零散的,无序的,它们可以成为我们进行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之一,但绝对不是充分条件道理很简单,当代作家的作品中经常会夹杂一些英文词汇,当我们在阅读中接收到这些英文词汇息时,从来不会凭借这些词汇异想天开的认为作者一定是来自英语言区甚至,这位作者连英语言区的地方都没有去过,仅仅是因为表述的需要兴趣使然所以,要对一部作品的方言词汇息进行准确的判断与定位,确定方言词汇的区域特征,还必须要考察这些方言词汇的息量,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为我们的科学判断提供足够的依据遇笑容先生考察对比了《儒林外史》中的776条方言词汇,其中767条在现代全椒方言中有使用,占总数的99%;有653条在现代南京方言中有使用,占总数的84%;有292条在现代扬州方言中有使用,占总数的38%;有212条在现代合肥方言中有使用,占总数的27%这种方言词汇息量的统计以及得出的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最终成为遇笑容先生考证《儒林外史》使用全椒方言的重要依据这为我们研究《西游记》方言词汇带来了很好的启发,也确立了如下的研究框架与步骤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6.html

一、明确《西游记》方言词汇研究的科学方法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6.html

语言是有变化、有发展的,但同时也是有继承的尤其是方言词汇的变化与发展,非常容易受到区域经济、文化、政治、习俗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甲乙两个不同的区域之间就很容易形成两种不同的语言习惯,而这种习惯的继承又为今天甲乙两种不同方言带来了明显的区别这种区别与差异自然就为我们考察出自不同区域作家之手的明清小说的基础方言及其方言词汇特征提供了可能因为从方言词汇系统来看,现代甲方言区内部对历史方言词汇系统的熟悉程度与使用频率,一定会比来自现代乙方言区的人更加接近于文献本身所代表的某一个历史时期甲方言的词汇系统遇笑容先生就曾指出从历时的角度看,现代方言是从历史方言发展而来现代汉语中的某一方言应当是不同历史时期的该方言的延续在同一方言中,二者之间的历史渊源关系决定了,只要没有什么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如大的社会动荡等),它们之间的联系一定比和其他方言的联系密切,它们的词汇特征一定有更大的相似性因此,如果一部作品是使用某一方言为基础方言来创作的,者某一作品的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带有一定的方言色彩,那么现代汉语中使用该方言的人,一定会比使用其他方言的人,在词汇特征上与作品显示出更大的共性,更认同作品所显示出的词汇特征(遇笑容《<儒林外史>词汇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月版)那么,只要我们立足文本,对甲方言古今词汇系统的继承情况作出完整而全面的描写,再拿它与现代乙方言词汇系统进行适当的调查与对比,就应该可以从中看到甲乙两地方言之间的历史继承关系,进而判断出甲乙两地哪一个方言更接近于文本的所使用的方言特征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6.html

从过去对《金瓶梅》与《西游记》两部明代作品方言词汇研究的情况来看,很少有研究者会从词汇系统的角度去探讨方言词汇的特征,因为这是一个比较繁杂而又浩大的工作,既要完成对文本中方言词汇的筛选与确认,又要有不同方言区域的实际调查与对比,远比从文本中挑选几个方言词汇,再以本方言区一直都在使用着的事实来加以印证要费时费力而实际上,这种从作品中挑选几个特殊的方言词汇进行研究分析,然后推导出整部作品所使用的基础方言,最终为的籍贯加以定性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从来就没有真正令人服过,关键原因就在于研究者认定的这些特殊的方言词汇并非真正的特殊章培恒先生言之凿凿的吴方言词汇圆丢丢,在今天的淮安,泰州,晋方言,豫方言中比比皆是(见后面的调查表),那么,这个词汇的特殊性就不复存在章先生到了这个词汇在吴方言中使用的情况,却并没有对吴方言以外的区域是否也使用作出相应的调查,贸然断言其仅为吴方言所独有,以这样特殊的方言词汇去论证文本基础方言的区域属性,未免差强人意后来者又纷纷效仿,各自为战,他们在自己所属自己的方言区域里面找到了与文本相同的特殊的方言词汇,然后为作品的基础方言贴上标签,最后为的籍贯定性这样的研究方法容易导致文本方言词汇研究的恶性循环,有盲人摸象之嫌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6.html

每一个方言词汇系统都有其共性的东西存在,有着区别于其他方言词汇系统的特殊性,在对比中也许会出现几个、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与其他方言共有的一些词汇,而一旦将这些共有的成分去除掉,那么剩下来的这些词汇无疑就是一个方言词汇系统的特殊性之所在那么、如果我们现在换一个角度来看,不将眼光紧紧盯在作品中几个特殊的方言词汇上,而是将整部作品的词汇系统特别是方言词汇系统全部勾勒描写出来,然后将其放在不同的方言区域进行对比研究,那么,吻合度最高的那个方言区域必然与文本所使用的基础方言是最接近的文本中出现的这些特殊性词汇,无疑为我们研究文本的的籍贯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6.html

所以,《西游记》方言词汇研究的科学方法应该分两步走首先要对《西游记》所反映的明清时期的历史方言词汇与现代某一个特定区域方言词汇进行全面的对比调查;其次,再拿这个特定区域的方言词汇与相邻较远的其他区域的方言词汇进行对比调查,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不同区域方言词汇与《西游记》方言词汇之间不同的历史继承关系,自然也就可以判断出《西游记》究竟使用的是哪一种方言了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6.html

二、构建《西游记》方言词汇研究的框架结构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6.html

如前所述,我们整理归纳了有关的史料典籍,大体了《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的人生经历,也从他的经历中能够大致判断出他在创作《西游记》时所使用的基础方言即是淮安方言但事实上《西游记》方言研究结果的分歧是很明显的,各种异议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天壤之别以处于南方的现代吴方言与处于北方的现代晋方言的对比来说,两者之间有着显而易见区别,可这两个不同方言区的人都能够从《西游记》中找到属于自己方言区所使用的方言词汇,也都认定《西游记》使用了本方言区的方言进行了创作,甚至认为《西游记》的作者就来自他们自己所属的方言区所以,我们有必要将《西游记》中出现的方言词汇拿到这些方言区以及其他存在争议的方言区域进行督查与对比研究,从中找出真正符合《西游记》方言词汇特色的那个区域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工作是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6.html

(一)确定《西游记》方言词汇调查研究的区域文章源自 四大名著网:http://www.sdmz.cn四大名著-http://www.sdmz.cn/17176.html

从小的江淮方言区来说,我们选择了本方言区内的淮安、南京、泰州、连云港四个城市作为《西游记》方言词汇调查的代表区域如此决定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淮安是吴承恩的出生地与生长地,对吴承恩的生活习惯和创作语言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而淮安地处江淮方言区的中部,对本方言区南北东西的次方言都具有一定的兼容性,在本地区的方言中是极具代表性的,故而成为必选地选择南京作为调查地点是因为中年以后的吴承恩曾经数次驻足于南京,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及语言习俗等文化现象有所接受甚至运用,这多少会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从地理位置上说,南京地处江淮方言区的最南方,可以作为洪巢片南方代表语种之一吴承恩的生活经历中虽然没有出现过泰州,但是作为江淮方言区中的三大代表之一的泰如片,泰州话对我们整体调查统计江淮方言产生着不可缺的作用,可以让我们在对比中发现江淮方言的很多共性与异性的存在吴承恩是否去过连云港(古海州)甚至在那里生活过?至今一直未有定论,但是在明代,海州隶属于淮安府的一个行政管辖地,而《西游记》中的许多地名都跟连云港有着一定的关联;同时,连云港地处江淮方言区的最东北方,可以作为洪巢片北方代表语种之一

从大的方言区域来讲,我们选择了吴方言、晋方言、豫方言、湘方言、鲁方言作为《西游记》方言词汇调查的代表区域主要原因是因为以章培恒先生的《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第4)发表为标记,《西游记》方言词汇研究中出现了吴方言说;以杨秉祺先生的《章回小说西游记疑非吴承恩作(《内蒙古师大学报》1985年第2)发表为标记,《西游记》方言词汇研究中出现了晋方言说;以张成立先生的《吴承恩在河南新野做过知县兼述西游记〉与新野方言习俗《中州古今》19956)发表为标记,《西游记》方言词汇研究中出现了豫方言说;以张晓康先生的西游记中的湘方言》《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04)发表为标记,《西游记》方言词汇研究中出现了湘方言说这四种方言说是近年来《西游记》方言词汇研究中,与《西游记》文本方言词汇特色相距较远但又比较有影响的代表性观点所以将这些方言区列入本文的调查范围,对比的结果将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当然,近年的研究中很少涉及到鲁方言,笔者将其列入调查对象,主要是考虑到鲁方言毗邻江淮方言区,又与豫方言、晋方言同属大的北方话系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鲁方言词汇既可以作为基础方言词汇调查的参照,又可以提高几种不同方言区方言词汇调查的辨识度无疑会为《西游记》基本方言词汇研究提供非常有益的对比数据

现代汉语方言中还有不少区域没有被我们列入调查的范畴,如粤语、闽语、客家话、东北话等等,原因很简单一者,从各种史料来看,《西游记》故事从产生、流传到最后由吴承恩写定成型,都不曾和这些区域产生过多大的联系,它们的方言中最富有特色的那部分东西对《西游记》基础方言的影响微乎其微,甚至更本就不曾产生过交集;二者,近年来《西游记》方言词汇研究中,也没有使用这几种方言词汇的观点出现,者有,但是影响远远不够,不足以引起人们的重;再者,我们做的是断代史的专书词汇研究,而不是广泛意义上的方言词汇普查,只要有足够的方言区域可供对比,且这些区域呈现出扩散状分布而不是单一的线性分布,就可以为我们的调查提供可度较高的科学数据了

这样一来,我们就选定了九个区域作为我们方言调查的地点,其中四个来自江淮方言区,两个来自位于南方的吴方言和湘方言,三个来自位于北方的晋方言、鲁方言和豫方言

(二)勾选《西游记》中相关方言词汇

确定《西游记》中可供调查对比的方言词汇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近年来见诸报端的各种方言说纷争中所罗列出来的词条,共计371条,其中有三分之一强的部分是有重复的,另外还有一部分词汇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已经不能再将其视为方言词汇,这样一来,共整理出212条可供调查对比的方言词汇;另一个来源是笔者及所指导中文本科生毕业论文团队四名成员的实地调查其中笔者为江苏淮安人,四名本科生则分别来自河南安阳(1人)、山西晋中(1人)、江苏南京(1人)和宝应(1人)我们将各自勾选出来的词汇进行了汇总对比,排除掉上面的212条,共计罗列出了426条可能的方言词汇之所以说可能是因为我们在第一时间里还不能全部准确地定位这些词汇的方言特征最后将古代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以及现代汉语口语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一部分再去掉,剩下323条大家比较认可的方言词汇两者相加,《西游记》中需要我们调查对比的词汇计有535

依笔者自身的学术积累,找到并最终界定出535条方言词汇,对洋洋洒洒八十万字的《西游记》来说,很可能是挂一漏万的好在从区域的角度来说,这些词汇具有了一定的覆盖面,并不是仅仅局限在一个小小的范围上闭门造车,这就使得这些方言词汇有了一定的可比性,有了能够在对比中让我们找到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中存在的近亲的可能性;另外,这535条方言词汇是我们在阅读《西游记》过程中公认的方言色彩最浓厚的词汇,我们所说的公认,是指笔者及笔者所指导的《西游记》词汇研究毕业论文团队的四名成员在经过综合讨论研究以后共同筛选出来的,这不排除还会有人从《西游记》文本中找到他认为是某个方言区特有方言词汇的可能但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增加在数量上是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的,它们最终对我们可能给定的结论不会产生质的影响

(三)选定调查合作对象,制表进行调查

方言词汇调查研究的结果是否可,关键在于调查的全面性与真实性在明确了《西游记》方言词汇调查研究的区域以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可供调查合作的对象了,在这方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中文的生源就覆盖了我们前面所确定的方言词汇调查研究的区域,这使得我们保证方言词汇研究的全面性变得比较轻松,也因此对《西游记》方言词汇的调查开展得相当顺利我们一共挑选了28位合作者参与了我们的方言调查,其中14位来自江淮方言区,14位来自其他方言区,其中男性6名,女性22名,年龄均在2023之间接受调查的合作对象分布情况如下

江淮方言区

淮安市(8人)其中淮安区6人,清河区1人,淮阴区1

南京市(2人)其中栖霞区1人,江宁区1

泰州市(2人)其中海陵区1人,姜堰市1

连云港市(2人)其中连云区1人,海州区1

其他方言区

吴方言区(4人)其中苏州市2人,常熟市1人,杭州市1

晋方言区(4人)其中太原市1人,其中运城市1人,其中晋中市1人,其中阳泉县1

豫方言区(2人)其中洛阳市1人,安阳县1

湘方言区(2人)其中长沙市1人,浏阳市1

鲁方言区(2人)其中东营市1人,淄博市1

经过调查,这些合作者在进入高校读书之前,均在所属城市的辖区内接受了小学与中学教育,日常生活中,他们的口语里方言与普通话基本上是共用的在我们就《西游记》中535个方言词汇进行实际调查中,同一个方言区的人对绝大部分方言词汇的共识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但也有不少模棱两可,不敢确定的情况存在,甚至明明是某一个方言区的方言词汇,但是合作对象的生活中却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如《西游记》中有一句八戒道哥啊,我们连日造化低了这两日忏日里见鬼!那个化风去的老儿是谁?21/258)其中有一个忏字,属于典型的淮安方言,但是接受我们调查的八位合作对象均异口同声地加以否认了,表示不知道什么意思,也没有见过这个用法有人甚至误以为应该理解为忏日是一个词汇,表示宗教意义上的忏悔日,可这样一来,跟的意思就不很吻合了一者,忏悔日应该是指某一天,而八戒口称这两日忏日里见鬼!显然不是指某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最近的某几天一直持续发生的行为,故与事理不合;另外,粗夯有加的猪八戒对去西天拜佛取经并无诚意,他整天念叨的是什么时候能够尽快回到高老庄娶媳妇,每当逢灾遇难,第一个想分了行李盘缠各奔前程的都是他从他的嘴巴里说出忏悔一词,却是跟他的身份与思想相去太远事实上,在老派淮安方言的口语中,忏字一直在使用,表示全部、都是等义项而句中的日里也是一个典型的淮安方言词汇,即大白天的意思,这两日忏日里见鬼!即是说八戒因为这几天造化太低,容易招惹鬼神,所以这两天全部都是白天见鬼这样的理解既符合《西游记》文本表述的含义,也符合八戒的思想个性与口语表述特征

调查中出现的这种矛盾与问题不是个别现象,这使得我们对自己的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虽然接受我们调查的合作者受教育的程度偏高,但是他们的年龄层次偏低,生活阅历很浅,一些沉淀在方言深处的东西可能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也无法对展现在自己面前的原本就属于自己方言区最富有特色的那部分材料进行确认;另外,他们日常语言受普通话潜移默化的影响较深,乡音渐改而不自知,这也容易给我们的实际调查带一些善意的误差那么,如何才能保证我们所调查的方言词汇最具有代表性,同时也是合作对象所属行政区域最真实的方言词汇的记录呢?那就是必须做二次调查我们把二次调查的目标锁定在了合作对象的父母、祖父母以及生活在自己家乡的其他长辈(我们称其为二次合作者),并明确提出要求二次合作者必须是生活在合作对象所属的行政区域至少满40年以上,且不能有超过五年以上的在外生活与工作的经历

在第二次调查中,我们制定了两份调查表,一份是关于调查对象相关息的表格,里面包括了如下的相关内容姓名,性别,民族,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在所属行政区域生活是否超过40年,所在地平时使用哪种方言,自己日常生活所操语言,自己是否懂得学习过外地的语言,是否有在外地生活学习的经历,这样的经历是否超过五年以上,这样的经历会否对自己操持母语产生干扰等共13项内容从反馈的息来看,有几种情况

1.有两位二次合作者属于少数民族,一位是生活在长沙的土家族人,一位是生活在太原的回族人,不过他们在当地生活已经有好几代,不影响对所在地语言的使用与理解其他均为汉族

2.年龄最长的77岁,最低的42岁;受教育程度最高的是大学本科,最低的是没有文化的普通农民

3.在某个时间段上,有部分二次合作者有在外地生活、学习工作的经历,但是均不满五年均认为这样的经历对自己所使用的方言不产生任何影响

4.部分二次合作者能够听懂一些外地方言,但平时没有使用的习惯

我们所做的第二份调查表就是方言词汇调查表,我们将535条《西游记》方言词汇罗列打印出来,让28位合作对象利用暑假的时间将调查材料带回家,向我们确定的二次合作者进行调查这份表格主要涵盖的内容

1.表格中不仅将535条词汇按照其在《西游记》中出现的回数与页码的顺序清晰地排列出来,还将它们所在的具体句子抄录出来附在后面,以便于二次合作者这些词汇的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汇的含义

2.当某些词汇在文本中有反复出现的情况时,我们也尽量都罗列出来,让他们能够在对比中进一步确认词汇的含义,特别是针对一词多义现象多词一义的现象,这种穷尽性列举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减少他们出现对词语误判现象的发生

3.对文本中出现的极少数同音假借字,我们会请他写出其所在方言区可能会用到的其他字形因为我们在第一次调查中发现,部分合作对象对本方言区使用的同音字会作出不同的选择

应该说,二次调查的意义是重大的,因为调查对象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得到了保证,也就意味着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的相应提高了不少从统计结果看,二次调查的对象绝大部分为土生土长并很少离开过其所在行政区域的人,职业各有不同,但平时所操语言却是相同的,即当地的方言相比较于只选择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方言调查,我们的调查面广了,调查对象所操口语的差别更大了,调查的结果自然就更趋向于真实了当我们和28位合作对象对他们各自的二次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以后,确实发现了两次调查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如一递一×格式的重叠,我们一直以为是江淮方言区特有的词汇,表示双方交替进行着某一种动作,如一递一口,即你吃一口,我吃一口,轮流依次进行的意思;一递一拳即你打一拳,我打一拳,双方交替出拳在第一次调查中,只有江淮方言区的合作者做了勾选,其他方言区合作对象并没有勾选的情况出现,但是第二次调查中,晋方言区的合作者给出了勾选,并言之凿凿的列举了二次合作者在说出这些词汇时候自然流畅的状态,表明其在本地方言中存在的真实性这样一来,我们就要对所有的调查结果进行重新的调整,虽然繁琐,但是结果却更接近于真实虽然我们只选定了28位合作对象,但是我们的调查结果却是从28的两倍甚至三倍的数据中遴选甄别出来的,不能说最真实,但是却最接近于原貌的

微信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weinxin
我的微信
四大名著QQ群: 696280552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评论审核已启用。您的评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被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