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揣父书关平报平安 怀贼恨廖化传噩耗

 

  却说关兴在北伐节节取胜的时候,奉了父命赶往西川去报奏捷音。尽管他身上带着关羽的书信,到处有人迎送,脚力又好,但是初次入川,路径不熟,又兼蜀道难行,免不了常走错路,好不容易赶到了西川的京都——成都。
  话分两头。刘备临殿,聚齐文武百官。左首里排着一行五只座位,是留给汉家五员虎将的专座,除了第一只荆襄侯关羽和第二只阆中侯张飞的座位空着,赵云、马超和黄忠都按序而坐。右首里就坐的是大汉军师诸葛亮,他仍像以前那样纶巾鹤氅,漫不经心地轻摇着羽扇。众臣都在等候汉中王上殿。
  “义结桃园三十年,鼎足三分汉王晋。灭贼欲进中原地,万民展颜普天庆。”刘备头戴五爪龙冠,身穿五爪龙袍,足登龙头靴,一步三摇,缓步从里面走了出来,在中间的座位上坐定。
  众臣齐上前参拜过,退到两旁,仍是站的站,坐的坐。
  “军师!”刘备问道,“二弟云长北伐,一月之内音息全无,孤甚记挂于怀。不知是何道理?”刘备想,关云长七月出兵,捷报频传:攻拔襄阳,刀劈夏侯存,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连连告捷。虽说其间也曾遭到魏将的毒箭,经神医华佗医治,不日便愈。后又战徐晃,擒张虎,斩乐琳,威风大振。就是在这些消息过后,从此中断了音讯,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既没有人来报捷,也没人来告急。最后一封书信是九月底接到的,如今已是十一月中旬了,断了一个多月的联络,刘备岂不要着急!
  其实,这个问题诸葛亮不知思考了多少次,非但在想,而且早已派出了密探往各处去打听荆襄的消息和关羽北上的进展情况。对于关羽的北伐,诸葛亮有他自己的主见。他想:关羽坐镇荆州,最要紧的是以守为上。因为汉军取得东川未满一年,精锐未足,应该养兵蓄粮,以待北伐。尽管曹操暗结东吴,先取襄阳,关羽理当复取,然后回守荆州,一方面派人联吴,迫使江东不敢轻举妄动,一方面拒魏军于界外,不使曹操有回旋的余地。这就是他对汉室最大的功劳了。可他拔了襄阳,又兵渡襄江,重兵挺进樊城,听来节节取胜,成果辉煌,我总觉得荆州一日也不太平,东吴早晚要起不良之心,关羽就有顾此失彼之虞。我多次主张将长沙等四郡归还东吴,结好孙权,稳住吕蒙窥伺之心,刘备也答应了,可就是关羽不同意,自以为雄心不已,实际上给自己留下了隐患。关云长样样都好,最不放心的是他的傲慢之心。为此,在他赴荆州时,我一再向他阐明“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意义,暗示他不要轻视江东,更不要与江东为敌,这是荆襄九郡长治久安的重要策略。前番已听说孙权命吾兄诸葛瑾到荆州与关羽说亲,这是江东对他的试探,如果成全了这桩姻缘,江东就不会贸然动兵。然而,关羽非但不允,反而将孙权辱骂了一顿,把诸葛瑾逐出了荆州。可以断定,关羽北伐越是功大,离荆州就越远,潜伏的危机也就越大。一个多月来,荆州消息全无,或许也就证明了这一点。
  这仅仅是孔明对政治局势的推断,至于江东什么时候会起兵袭取荆州,孔明也无法预料。归根结蒂,关羽在这个时侯北伐是不合时宜的,而孔明对于劝阻出兵也是无济于事的。直到火烧连营之后,刘备将汉室江山托孤军师,那个时候刘、关、张已相继辞世,诸葛亮掌握了汉家的全部兵权,孔明方才专心致志地北伐中原。即使到了这种地步,刘禅听信宦官黄皓之言,尚且使北伐遭到了很大的阻挠。正如诸葛亮在他的“后出师表”上所写的:“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能逆睹也。”故而孔明在派出心腹探子时吩咐,若有荆州消息,一律先报军师府,不得走漏消息。今天刘备登殿问起荆州情况,孔明已将十月初八失荆州,十一月初七关家父子遭难,周仓等人尽忠的事情了解得一清二楚了。他知道一旦刘备得知,必定丧失理智,两川民心未固,如何经得住这般大事。因此,十分平静地答道:“主公,荆襄屯扎精兵数十余万,君侯熟知兵法,料来无事。不必过虑。”
  孔明心中说道:荆州的人马全都丧失,关羽众将尽皆遇害。——这话现在是不能和你说的。孔明为什么不讲穿呢?事情很明显,一说破,刘备肯定要兴两川之军为关羽报仇,破坏了蜀吴联盟事小,若是曹操兴师伐川,刘备还有不败的么?这一败莫说三分天下无法保住,即便是立足之地也会败得一干二净。因此,只能暂且瞒一瞒,等到适当机会再提出来,或许还可以稳住他的心。
  就在这时,外面公子赶到。关兴仍然是来报喜的,他到汉王府下马,只见旗幡招展,轿马纷纷,守卫密密层层,一派森严的气象。关兴未见过大世面,只觉得这儿的府衙气势磅礴。将马拴好后,踏上前去。
  汉王府前的侍卫见来一个年轻大将,却是从不相识,本当要喝住,可一见他生着一张红脸,也是一副卧蚕眉、丹凤眼,好生惊奇。这班侍卫中大多是随刘备闯南走北时的心腹,与关羽都很厮熟,看到来人这副长相与君侯十分相似,就差一绺长髯就可与年轻时的关羽一般无二。因而不敢莽撞,上前拦住,好生问道:“将爷是哪一位?”
  关兴答道:“小将乃荆襄关羽之子关兴。有劳诸位通禀我家伯父千岁,关兴求见。”
  众军只知道关君侯有一个公子叫关平,而且是关家庄认领的螟蛉之子,一直随军在荆州。忽然又冒出个关家公子来,大家不敢相信。可眼前的这位与关云长长得这样相似,几乎不容猜疑,又使众军感到茫然。商议数言,便请关兴府前少待,领班就匆忙赶了进去。
  “禀大王千岁,府前来一红脸将爷,自称君侯之子关兴,奉父命到此求见大王。”
  这一禀,大殿上一片愕然,议论纷起。刘备起初也是一惊,继而想起了桃园结义时,云长似曾说起家有二子,时间长了,也就忘了叫什么名字。后因闯荡天下,据说关家遭受黄巾余党浩劫,杳无音息,从此抛妻别子,不知生死下落,只当他们都已不在人世。数十年来,也就不放在心上了。当年在关家庄收了关平为子,我还高兴了一阵,这样可以减少一些思亲的痛苦。建安十七年,三弟翼德入川时相遇张苞,父子团聚。谁想到今日二弟也找到了儿子,天意不教二弟绝后,那真是一生中最称心怀的大喜事了。刘备当即传话相请。文武百官见汉中王满面红光,料定来者必是君侯之子无疑,也都喜气洋洋,瞪出了无数双眼睛,都想一睹为快,看一看关兴的模样。
  当关兴出现在大殿上的时候,刘备睁着一对贪婪的眼睛在他的脸上看个不住。心里想,张苞的长相与翼德一样,不料关兴竟与云长长得一模一样,要是长了几根长髯还有谁分辨得出呢?两旁的文武看了,无不暗暗叫绝,世上还真有这样的事?!刘备越看越高兴,不由得失声笑了出来:“嘿嘿,果然是我家二弟之子,孤之贤侄!哈……”
  关兴听得笑声,抬头看去,中间的这位身穿王家袍服的盯着自己看个不住,便料定他是汉中王刘备,便抢步上前,扑倒在地,“伯王在上,小侄关兴叩拜伯王千岁。”
  刘备高兴得热泪盈眶,急忙起身将关兴扶住:“贤侄且罢,请起。”说着,又仔细端详起他的脸来。
  “谢伯王千岁!”
  刘备起手扶起关兴,拭去眼角的喜泪,慈祥地望着关兴,就像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关羽一样激动,和蔼地问道:“贤侄,莫非已与汝父相聚?”
  “正是。小侄特奉父命至此报捷。”
  “贤侄何时到得荆州,一向何方营生?”
  关兴便将数十年来的经历细细地述说了一遍,最后道:“母亡之后,与弟关索寻至荆州,方才父子相聚。”
  刘备感慨道:“三十余年,饱经风箱之苦。这般天伦之乐,堪称世之罕闻。孤当设筵庆贺。”
  关兴道:“我等弟兄大难不死,与父亲相聚,皆托赖伯父之洪福。”
  刘备见关兴这般知书达理,心中愈加喜爱,对着两旁笑道:“大汉可兴,大汉必兴!众卿以为如何?”
  文武齐声道:“是啊,君侯得此佳子,北伐必成大功。”
  刘备又问道:“贤侄,既从荆州到此,汝父定有言语寄赠与孤。”
  关兴这才想起父亲的书信,忙从怀中掏出呈上:“家父书信在此,请伯父亲阅。”
  刘备接过书信拆而视之,上面表奏了荆州将士北伐之功,奏请汉中王嘉奖,对自己却一字不提。阅毕,递与孔明。孔明一边看,一边暗自伤神:这封书信已经来迟了,不须多少日子,荆襄必有噩耗传来,到那时也就不是笑,而是要哭了。孔明递回书信,佯装笑脸道:“幸遇,幸遇。理当嘉赏三军!”
  刘备要紧关照关兴:“贤侄,军师在此,速速上前见礼。”说着将手向孔明一指。
  关兴早从父亲口中了解到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心目中已将孔明拜为神人。此时一看,身披鹤氅的孔明竞然是这样年轻,与己也相差不了多少年纪,更是敬佩几分,忙不迭又行了一个大礼,“军师在上,关兴拜见。”
  孔明亦起身相扶,“公子年少英俊,果然有君侯之风。请起。”这句话听来很是自然得体,但孔明却有说不出的哀伤,故而用此双关语,意思是说关羽已亡,又添了关兴,虽然面貌相合,但愿公子不要步君侯的后尘。
  刘备见关兴拜罢孔明,又吩咐道:“汝家四叔在此,上前见礼。”
  赵云的大名天下尽知,关兴在隐居时已听得师父胡松极尽称道,真个是久闻大名,如雷灌耳。此时顺着刘备的手看去,但见坐着的一员老将,须发尽皆染霜,头顶白银虎头盔,身披白银虎头甲,外罩银丝战袍,足登虎头战靴,却是精神饱满,鹤发童颜,神采奕奕,英武之气溢于眉宇之间。关兴扑身便拜:“四叔在上,小侄拜见!”
  赵云一向宽厚诚实,见到了关兴已是兴怀大开,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及见关兴拜,旋即扶起道:“侄儿,汝父与我有半师之谊,云之刀法皆由汝父传授,不必行此大札。想必侄儿已尽学家传刀法?”
  关兴想,我与父亲相叙不到一天,就被遣来川中,哪有这么快就尽学家传刀法呢?说来渐愧,家传的刀法莫说一点都没有学到,连看都没有这点福份。便道:“小侄至军中只有半天,家传刀法未及所见,日后还望叔父点拨。”
  刘备忙道:“汝家四叔有功于汉,汝当以父礼事之。”
  “谨遵伯王之命。小侄再拜四叔。”
  “不必客套,云当悉心传汝关家刀法,不负千岁之嘱。”赵云从此便成了关兴的师父,将平生所学关家刀法全部教授与关兴。
  拜毕赵云,又拜马超,再拜黄忠。最后向大殿上的所有文武行了一个总礼:“众位先生,列位将军,关兴乃村野武夫,若有不知礼度之处,多多责罚见教,在此有礼了。”
  文武见刘备这般欢喜宠爱他,谁敢不恭。“公子少礼。好说,好说。”
  刘备见到了关兴,早把牵挂云长的忧虑化为乌有。遂传旨:“退殿。”
  大家都知道刘备一时高兴,要与爱侄饮酒叙话了,纷纷告退。果然,刘备对关兴道:“贤侄,随孤内殿叙话。”
  “伯王请。”
  刘备带了关兴到里面,命人治下美酒佳肴,对面坐定。刘备欢喜不过来,只是上下看不够。——是啊!还是让他多看看关公子吧。今生今世你再也见不到关羽了!这好像是天意安排去了关羽,又来了个关兴。——打量多时,又取一柄万刃宝刀赐与关兴。关兴又拜受了万刃刀,再三谢恩。二人在内殿饮酒,自然有一番家常话说不完,这且不提。
  却说孔明退殿回到府中,密差心腹去请来了赵云、马超、黄忠、魏延、马谡、马岱等十余员上将以及几位高级谋士。无多时,众人皆到,各各坐定,孔明方才开口道:“众位,关兴到此,尔等作何感想?”
  众人齐道:“北伐大胜,挺进中原指日可待矣。”
  孔明截住话头道:“不然。亮闻传谣,君侯北伐,乃中江东吕蒙之计,如今荆襄已失,谅君侯危在旦夕,不日便有关报。未知此言是真是假。”其实已经得报,诸葛亮只是推说传谣。
  众人一听大惊失色,都道:“恐是道路之言,以乱视听,未可深信。”
  文臣谯周想,我也听得这等风声,只是没有关报,不敢启奏汉中王。如今军师说出此言,便非讹传。因此道:军师之言,实非无稽之谈。下官闻及已久,心诚惶恐,未敢轻启,免乱军心。”
  有人一证实,大家便不敢再否定,尤其孔明请他们到来,更非胡猜乱疑,其中必有道理。名这便如何是好?”
  赵云起身道:“军师,既是有此传谣,想必无风不起浪,待云领兵出川,赶往荆州,打探虚实。若果有此事,云一枪一马杀尽吴儿!”赵云一时怒起,便顾不了自己的性命,耍起昔日长坂坡的威风来。
  马超亦然奋身而起:“待某与子龙同领兵马前往,夺回荆襄,荡平东吴!”
  孔明想,人已死了,去有何用?我今日召你们到此的目的并不是要去与东吴厮杀,相反要你们帮我一起劝阻刘备兴兵,保存大汉的实力,维护蜀、吴的联盟。因此说:“二位见义勇为,亮深钦服。然荆州若失,尔等去则何用?”
  赵云一听孔明的这番话,马上明白了这不是谣传,而是事实,心情立刻平静了下来。因为事情到了这般地步,局势已难挽回,头脑一热,非但救不了关羽,还有可能危及两川,这可不是靠一枪一马能够了结的事。因而问道:“军师,莫非果有其事?”
  孔明对他会意地看看:到底跟了我十几年,马上领会了我的意思,片刻间就平静了下来。便对大家说:“荆襄九郡尽失,君侯困守麦城数日,终因粮草不济,突围途中,误入吕蒙埋伏,父子双双遭擒就戮,周仓自刎,王甫堕城,赵累战死,关西汉、校刀手尽皆陈尸沙场,四十万军马非降即亡:亮得报已数日矣。”
  文武闻言,无不惊骇,一时间垂泪的垂泪,叹息的叹息,面面相觑,心情万分沉重,犹如晴天惊雷,天塌地陷。个个为之不平:这样一代名将,遭江东吕蒙暗算,公道何在!大家恨不得立即请军师出兵,踏平江东。赵云只是暗自伤神:果不出所料,军师已知数日。然而蜀道难行,路隔千里之遥,纵然兴师,亦为时已晚。马超性烈,忍不住大呼道:“军师早知此信,何不早言?某不吝七尺之躯,愿领一旅之师,夺回荆襄,以报主公知遇之恩!”
  孔明见文武这般情景,暗思道:既要劝阻主公兴兵,便当稳住文武之心,晓以伐吴所致不利之情,才能同心协力保住三分天下。说道:“诸位休急,且听亮细述当今天下局势。主公坐镇西蜀,与魏、吴共分三分天下。操据中原,久有篡汉之心,心实不甘。东吴据长江之险,今窃取荆襄乃料中之事。若兵进东吴,迫其与操合兵,则两川有复失之危。主公能取西蜀,皆因‘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之故,军情大变。主公定欲悉起两川之兵以向东吴。若曹操攻其后,腹背受敌,两川何以自守?纵观汉室大业,切不可以小失大,还请诸位助亮共谏主公休起刀兵,徐图良谋。”
  孔明这番道理使多数文武真相大白,再将前因后果细细一琢磨,觉得军师深谋远虑,胸怀大略,言之有理,不再多言。但也有少数文武,尤其是黄忠、严颜等人认为军师处事太软,失了这许多人和这许多地,再按兵不动,太便宜了江东,此恨难以消除,仍主张出兵伐吴。
  正在争论不休时,闻得汉中王府中三声炮响。众文武马上意识到这炮声将给主公带来骇人的噩耗。孔明当即与众人道,不必多言,一切都要为大业着想。保存实力,为的是今后北伐中原。因为大家都已明了,免得七嘴八舌,反而要将事情闹大,那就更不可收抬了。——这个“诸葛亮会”开得及时。——说罢,带着文武出府,往大殿上而来。
  刘备与关兴正谈到酣处,有说有笑,甚是欢洽。忽儿听得殿前“咚……”一阵雨点般的鼓声,顿然慌了手脚,忙命人打听,报说伊籍、马良殿前击鼓,正不知为了何事,急令升炮坐殿。
  击鼓者正是荆州来的二位大夫,今日赶到成都,正值刘备退殿,故而等不及命人通报,直闯汉中王府,提起鼓捶一连击了十多下。殿上击鼓有规矩:临殿三下,退殿四下,所谓前三后四。二人心急,也顾不及这些规矩,大敲特敲起来。此番入川报信,一行三人,怎么不见关索?原来关索人虽进川,心系襄江的父亲,时刻惦念着父亲的安危。本来从家乡起到襄江营中已感力乏,加上一路之上行走艰难,又兼心神不宁,睡眠又少,患了脱力伤寒,病倒途中。幸在鲍家庄上,庄主鲍员外闻说是君侯之子,便将他留在庄上请医治病。关索这病来得厉害,险些送命。幸得鲍员外及时用药,精心护理,才使大病平缓下来,可再也不能赶路。伊、马二人不敢耽误时日,匆匆赶到成都。
  文武上殿,刘备坐定。礼毕,传伊、马二人进见。
  伊籍、马良踉跄上殿,伏地奏道:“大王,大事不好!”
  伊籍年岁大了,又是急,又是气喘,讲了半天还是这么一句话。马良道:“荆州已失,大军危急,君侯命我等入川告急。”
  刘备惊问道:“何时失守荆州?”
  “十月初七。”
  “何人所取?”
  “江东吕蒙夜袭荆州。”
  “汝等缘何这一日方才至此?”
  “二公子关索护送进川,病倒鲍家庄上,因此下官等告急来迟。”
  大殿上一阵惊慌,个个焦急如焚。刘备这一急非同小可,先命二位大夫起身退下。心想,方才关兴还说云长三挫魏军,连连得胜,怎么一下子荆州会失守的呢?这荆州失得好快啊。便与孔明道:“军师,荆州八年无事,今日缘何失守如此迅速?”
  孔明并不正面回答,只是哀伤地说:“不幸也。”——这一声不幸要讲三年,直到刘备白帝城托孤,孔明安居平五路,汉事重兴,方才为止。
  刘备马上说:“军师,来早点兵选将,速即出川营救我家二弟,孤亲自督战。”
  孔明道:“主公放心,待亮整顿兵马,来早发兵荆州,救援君侯。”虽然这么说,心里却急得不得了,一方面要考虑伐操大计,一方面又要劝住刘备不发兵,从失荆州开始,到六出祁山,五丈原去世,孔明他日夜焦虑,纹尽脑汁,真是历尽千辛万苦,为的是保住刘家的三分天下。
  这一日,刘备自觉浑身肉颤,行坐不安,脑子里一直在胡思乱想。到了晚上,饭也没心思吃,便斜倚着身子养神,可也睡不安稳,好似芒针刺背,就起坐内室,秉烛看书。想极早打发这漫漫长夜。忽觉神思昏迷,刘备放下书卷,伏几而卧,朦胧睡去,就在室中刮起一阵冷风,阴森刺骨,灯灭复明,抬头一看,灯下有一人站着。问道:“汝何人,深夜至吾内室?”那人并不答话,只是站着不动。刘备深觉疑怪,起身上前打量,那人就在灯影下往来躲避,隐约中可以辨出此人头戴青巾,身穿绿袍,红脸长髯,原来是关羽。心想,我家二弟远在荆襄,怎会到此?不是说荆州已经失守了么,二弟缘何却在此间?刘备抢步上前去拉云长,说道:“贤弟别来无恙!夜深至此,必有大故,吾与汝情同骨肉,因何回避?”关羽飘忽至前,泣告道:“愿兄起兵,以雪弟恨!”刘备听了,方始放下心,原来关羽到此是来求救,忙宽慰道:“吾弟休急,来早必当起大军赶赴荆州。”言语之间,冷风骤起,关羽不见。没说得儿句话,就让关羽走了,刘备如何不急,用尽全力喊道:“吾弟慢走!”
  外面的侍卫听到刘备大叫“吾弟慢走”,忙推门进去,将惊梦中的刘备推醒,“大王醒来!大王醒来!”
  刘备忽然惊觉,乃是一梦,时正三鼓。刘备大疑:二弟性格高傲,轻易不肯示弱,从不认输,虽然荆州失,他必不肯退进西川,定然是与江东吕蒙死战到底。而江东今番出兵,岂肯就此罢休!这样一来,二弟性命危险。马良报说十月初八失守荆州,到如今已一个多月。若不是他们来报,我还以为云长已渡过了黄河。吃了败仗怎么会没有一点消息的呢?以前孔明一向料事如神,怎么这么大的一件事他会不知道的呢?这许多日子以来,他很少说话,对北伐的事避而不提,料想必定早有所闻,事情还不止这些。白天他又说“不幸也”,这不幸指的是什么?便传旨道:“来,与孤相请军师。”
  三更已过,孔明还在料理各种事务。刘备有了三分天下,孔明更忙了,特别是在刘备托孤以后的日子里,常常要到下半夜才睡,甚至通宵不眠,三顿之餐并作了一顿用。因而在他的出师表上有这么两句:“并日而食,寝不安席”。就是说他把吃饭的时间积省下来办事,减少睡眠时间用来料理军务,非常的辛劳。忽有家人来报:汉中王有旨请军师进宫。孔明知道此时传他进宫定有要事,必定是为了关羽的荆州。便略整衣巾,出府登车往汉中王府来。刘备迎入,细言梦惊。孔明道:“此乃王上心思关羽,故有此梦。何必多疑。”刘备再三疑虑梦中之事,孔明只以善言解之。
  刘备起身扯住孔明道:“荆州数十日不见消息,军师定然早有所闻。孤与云长情胜手足,誓同生死,望军师看在你我多年君臣之情,与备详述真情,备感恩非浅。”
  孔明想,我的确是早已知道,就是因为你们挑园结义,我才不能告诉你。可是我与关羽也是情深意长,我又何尝不感到悲痛?老实说,我得知了云长折节就义的消息后,茶饭不思,坐立不安,暗底下一个人偷偷地不知洒了多少次泪。云长不仅是你的结义兄弟,也是大汉的一根栋梁。想我孔明自出山以来,与你朝夕相处,同坐同吃,十多年不离左右,你我之情在某种程度上不知胜关、张多少倍,因此我对你更为了解。为了帮助你汉中王成事,可称早晚动脑筋,日夜担心思。年未满四十,腮下之须已现白色,这足以证明我的一片丹心。从九百五十个小兵开始,打到今天好不容易勉强挣得了三分天下,为了能与曹操争衡,我是爱将惜兵,屯粮积饷。谁知道被关羽这一仗,损失有多惨重啊!把我苦心经营荆襄九郡,连地带人全都葬送。我要说的不幸二字,一半是为云长惋惜,一半却是悲叹汉室多难。对于荆州的情况,孔明仍然是能瞒则瞒,不使刘备有过度的悲戚。因此道:“荆州消息,亮亦无所得知。主公不须过虑,来日点兵救援君侯便是。”
  刘备听完孔明的话,半信半疑地看了他一眼,看不破孔明心中到底有没有隐藏机密。便无力地起身道:“军师慢走,孤不远送。”
  孔明辞出,至中门外,已是五更。忽有一人匆匆撞来,孔明细看,原是许靖,惊问道:“公琰何事这等仓促?”
  许靖慌忙道:“某才赴军师府下报一机密,听知军师入宫,特来至此。”
  “有何机密?”
  “军师,大事不妙!”
  孔明急忙掩住他的嘴:“轻口些。莫使主公知晓。”
  许靖压低了声音道:“君侯北伐,江东吕蒙发难,首尾难顾,近闻君侯九郡尽失,四十万军马尽去,兵困麦城,城中粮草断绝,突围之下遭吴军擒获,不屈而亡。特来告知。”
  孔明亦轻声道:“适才主公召亮入宫,因其梦见云长,又添愁思。亮不敢启奏,暂且隐下真情。”
  许靖听说刘备做梦也在想云长,不禁浩叹道:“君侯好有灵验啊!”
  二人正说话间,忽然殿内转出一人,扯住孔明衣袖而言道:“如此凶信,军师何故瞒我!”
  孔明和许靖听了,都吓了一大跳,回头一看,却是刘备。二人忙奏道:“适来所言,皆传闻之事,未足深信。愿王上宽怀,勿生忧虑。”
  刘备道:“孤与云长,誓同生死,彼若有失,孤岂能独生耶!”
  孔明和许靖只是劝解,总是拣好的话说。刘备道:“汝等若是知晓实情隐而不报,孤愈伤心。”刘备说这句话,实际上已对他们的用意有所察觉,已经预感到了荆襄的大局不妙,而且关羽性命难保。他以为,你是我多年的心腹,胜过桃园弟兄,若然二弟遇难,你再不直言相告,那太伤我的心了。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事情以后,刘备对孔明不断地疏远起来,直到火烧连营,白帝城托孤,刘备才设身处地地体验到了孔明当时的困境,让事实证明了孔明当时这样做完全是为了汉室三分天下。从而对孔明更加信任,将刘家的三分天下毫不担心地托给了孔明。
  刘备没从孔明口中得到任何消息,悻悻地回进殿去。孔明和许靖就在汉中王府的朝房中坐等天明上殿。这两天城中气氛很紧张,刘备和孔明的脸色都不悦,再说消息灵通的人多少打探到了荆州的一些情况。因此天未大明,文武都赶到了朝房中互相交流信息,围聚在军师身旁,议论纷纷。不少人都要讨军师的示下,孔明只是要大家力劝主公伐魏,而不要伐吴。
  其时,钟鼓齐鸣。孔明带着文武上殿,见刘备从里面走出,上前见过大礼,坐的就座,站的归班。见今日刘备神色憔悴,满脸泪痕。料定昨日这一晚刘备没有睡好,而且常常啼哭。由此,也可以推知,荆襄的军情他完全知晓了,今日必定有些变化。
  大殿上一片沉默,文武心里明白,却不敢出声,都是以目示意。而刘备被这特大的悲哀深深刺痛,使他神思恍惚,难以自控。
  “报汉中王千岁,今有荆州胡班、刘安二位将军府外求见。请千岁定夺!”一声长报,打破了殷上难堪的寂静。
  刘备听说是荆州战将到此,顿时从迷茫中惊醒过来,忙传旨召见。
  胡班和刘安都是战将出身,路径又熟,一马一步反比先走的伊籍等人速度快,伊籍昨天到,他们今日便来。此刻闻得汉中王召见,急步上殿,到汉中王前拜道:“臣等见千岁,有要事相报。”
  “汝等速速报来。”
  胡班道:“江东吕蒙设下诈死之计,赚得君侯尽撤城中精兵,后白衣渡江,夜袭荆州。一月未满,九郡尽失。”
  刘备道:“荆州失守乃中吴人奸计,其余各地缘何失之恁速?”
  胡班道:“傅士仁不战而降,糜芳自献关厢,二处皆走马失之。请大王速速发兵救援。”
  刘备听说傅、糜二人献城降吴,恨得咬牙切齿,遥指东南方大声骂道:“傅士仁、糜芳,想孤一向待汝等非薄,何故作此负义忘恩之事!二处不失,吾弟尚不会遭此惨败。小人!奸贼!孤即刻起兵伐吴,量汝等何处藏身!”
  胡班见王上急得这个样子,生怕急坏了他的身子,忙又安慰道:“千岁,小将等离营时,帐下尚有四十万精兵,足以同吴军决一死战。”
  刘备想,一个月未满,九郡全都失去,江东此番下手决不会留情,当极早救应,尚有挽回余地。便问孔明道:“军师,可曾调齐兵马?”
  孔明想,人已死了,还调什么兵呢?便认真地敷衍道:“亮已聚集四十万精兵于城外教场,听候主公调用。”孔明到了这个时候只有这样应付他了,因为刘备正在火气头上,一劝效果会适得其反。
  “两旁听了,吕蒙设计夺取荆襄,云长危在旦夕,备亲引精兵,前往营救,妆等各各听令。”
  话音未落,手下来报:“启禀千岁,君侯麾下廖化飞马赶到求见!”
  要么一个多月内消息一点也没有,要么接二连三地都是凶信,刘备担心廖化带来的消息会更惨,所以立即吩咐大殿召见。
  廖化从上庸饱餐一顿以后,直奔川中而来,可他从未进过西川,道路不熟,幸得他所走的川口第一关是夔关,太守庞柔听到了这样的消息,立即命最可靠的人穿山越岭,处处走近道,日夜兼程,马不停蹄,领着廖化到了成都。廖化进了城,飞马赶奔汉中王府而来。“可恨刘封孟子庆,忘恩负义不发兵。廖化星夜入川去,面见汉王报军情。”到府前,丢鞭下马,向侍卫讲明来意。侍卫见他急急忙忙的样子,哪里还敢含糊,转身就报上了大殿。片刻便来传汉中王旨意。廖化心急火燎地赶上大殿,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跪了下去,也来不及见礼,就大声叫了出来:“大王,不好了!”
  刘备急于知道云长的下落,摆手道:“不必多礼,二弟云长吉凶如何,从速报来!”
  廖化气急交加,哭拜于地:“千岁,吾主四十万军马尽皆遇难,只剩五百校刀手、二十关西汉,兵退麦城,彼处城小兵微,粮草不济。小将奉主之命杀透三层重围,赶奔上庸求救。谁知刘封这小……”廖化要想骂一声“小畜生”,突然想到这有欺君之罪,抬头看了刘备一眼,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口称:“臣该死!”
  刘备根本没意识到廖化要骂人,忽见廖化连连叩头,方才注意到他刚才说的话,心里早已明白:大殿上不论是哪一个,只要他不发兵救云长,他就是我刘备誓不两立的仇敌,你廖化只管痛快骂来。你不敢骂,我先骂给你听。“廖化,刘封这小畜生便敢怎样?”
  “千岁,刘封枉受汉中王多年恩德,竟听信孟达这奸贼之言,百般刁难,不肯发兵。廖化叩头千回,头破血流,求救讨情,刘封只是不加理睬,置君侯生死于不顾。末将知主人陷于城中,粮草不满数餐,有何颜回去?只得投奔蜀中而来,求大王火速发兵!”
  刘备大惊道:“若如此,吾弟休矣!”
  大殿上的人尽管大多已知晓了荆州的情况,但一听廖化的禀报,仍然觉得大吃一惊,一个个张嘴咋舌。
  猛然间,刘备拍案大怒道:“刘封这小奴才,孟达这小奸贼,孤与汝等不共戴天。若吾弟有难,唯汝等是问!”
  孔明亦然恨道:“刘封、孟达如此无礼,罪不容诛!王上宽心,亮亲提一旅之师,去救荆襄之急。”
  刘备悲泣道:“云长有失,孤断不独生!孤来日自提一军去救云长!”
  无多时,各路探子尽到成都,到军师府报信,却闻廖化已到,汉中王临殿,大小官员都在汉王府。知事情已经大明,便都赶上大殿,将探到的军情毫无隐瞒地报了出来。“大王,关君侯失守荆襄,兵困麦城。十一月初七,与公子关平取道北门夹石小道,欲投上庸,误中吕蒙奸计,雪地被绳索绊侧,双双遭擒,义不屈节,父子归神。周仓自刎,王甫坠城,赵累战死,将士无一幸免。”一连数报。
  刘备听罢,大叫一声,昏绝于地。
  “大王醒来!大王醒来!……”大殿上一片呼叫之声。
  须臾,刘备醒过神来,一睁眼又叫了起来:“二弟啊,死何惨耶!”
  大殿上的文武见刘备这等哀伤,无不垂泪。尤其与云长交厚的人更是泣不成声。关兴听到父亲身亡的噩耗,抱头痛哭,心想,自幼离开父亲,三十多年后只匆匆见了一面,从此永诀,世道是何等不公平啊!遂嚎陶叫道:“伯父千岁,速速起兵伐吴,与小侄作主,为吾父报仇!”
  孔明并不像大家这样悲痛,他暗地里已不知流了多少泪,此时他最镇定,最平静。不是他不伤心,而是已有思想准备,早已在心理上承担了这部分痛苦。为了要使刘备不至于悲伤得失去理智,孔明只能想尽办法来劝慰他。“主公,江东无义,陷害君侯,亮愿以火烧博望、新野之智,攻伐江东!”
  一旁赵云亦闪出道:“大王,赵云愿振昔日血战长坂之威,扫荡江东吴儿!”
  马超大叫道:“千岁休恼,某当奋当年战渡关之勇,杀尽吴犬,为君侯报仇雪恨!”
  大殿上文官出谋划策,武将揎臂握拳,跃跃欲试,一片呼声。刘备看到两旁这等情景,稍微宽心,遂稳定了情绪,略微平静道:“军师,孤托事三桩。”
  孔明忙道:“千岁之旨,亮当从命。”
  “第一桩,成都西门外大设丧帐,为吾弟安魂立座;第二桩,速去阆中向翼德报丧,命人各地告唁,第三桩,将小畜生刘封、孟达召来成都问罪!”
  孔明想,前两件事容易办到,第三桩也不难,只要一支将令送去,还怕他们不来?可事情并不这么简单,从情理上来说,刘封不发兵,这种做法不妥,的确没有良心,有负刘备对他的多年栽培和思宠。可从道理上来讲,刘封并没有非杀不可的罪孽。因为关羽败局已定,四十万人马尚且败得不剩一兵一卒,上庸既无重兵,又无良将,能够自己守住已经不简单了,即使派出四五万人马又怎能救得了关羽脱险?杀人要有足够的证据,像刘封这点罪名还不足以杀头问斩。关键在于刘封非但不救,还将廖化大骂一顿,这是最不能让人容忍的。反过来说,只要刘封发兵去,哪怕是救不了关羽,又丢了上庸,尽了叔侄之情,非但无罪,反而有功。因此孔明感到这桩事情很棘手,刘备此刻怒气填膺,刘封和孟达到了成都必死无疑。一杀刘封,还有谁敢劝说刘备不伐东吴?为此,一向足智多谋的大汉军师亦大伤脑筋。等到汉中王退殿,孔明回到府中,打发军士往各处要隘去报丧。自己坐定下来,一边构思,一边挥笔绘出西门设立丧帐的一幅示意图样,命人按图搭设。接着换了一身净素衣巾,依然是沽白的纶巾,素色的鹤氅,羽扇柄上扎上了白布,与往常一样合身。这身孝服刚做好没几天,当荆州探-子回报关羽尽撤重兵北伐时,孔明便预料到了关羽的危急处境,将会有这种事情发生,所以暗暗盼咐府中的家仆裁布做衣,早早地预备下了。
  不多时,汉中王又传下旨意:来日阖城子民百姓都要为君侯披麻戴孝。因此满城都在赶制白衣,顿时忙碌起来,第二天,汉中王临殿,文武从汉中王府前走到大殿口,两房挂满了白布黄绸,大殿上的龙案上也是一片黄色,椅子上全是白布。文武全身素裹,大多是当夜心急慌忙赶出来的手工活,长短不一,都不怎么称身。刘备头戴雪白龙冠,身穿雪白龙袍,下摆拖到了地上。还有四个小辈,都是粗麻重孝:孝子关兴,侄儿刘禅、刘永、刘理。刘永、刘理是刘备所娶第四位夫人吴氏生的儿子,大的只三岁,小的仅两岁,立于殿前。这一日满城哭声,满城白色,满城死气沉沉,加上天气阴霾霾,寒森森,更觉得空气凝固,令人窒息。正是:
  只因地暗天昏事,翻作心灰意懒人。
  欲知刘备祭了云长,可曾发兵伐吴,且看下回分解。

 

 

 

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书由“云中孤雁”免费制作